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完善发展,利率政策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完善程度不同,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很难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域上产生相同的效应,因此,需要我们对利率政策在不同区域上的效应差异的存在性和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创造相关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使利率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经济区域,分别把全国和各区域的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与实际利率指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统一的利率政策产出效应在各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的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在我国的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利率政策对东部的产出效应最为显著,远远大于对西部的影响,而中部和东北介于二者之间。本文进一步对导致我国利率政策产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分析发现,造成我国利率政策产出效应区域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和企业结构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银行体系结构丰富,微观主体的金融努力程度高,对利率敏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在企业结构方面私营中小企业的比重大于其它三个区域,所以经济活动对利率信息的反应敏感,利率政策在东部能够获得很好的产出效应。因此,为了提高利率政策在中部,东北和西部三个区域的产出效应,缩小我国利率政策产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提高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微观主体的金融努力程度、加快调整我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尝试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加深利率市场化程度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