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元已成为英国社会的重要特征,由此引发本土与外来、统一与多样的矛盾使人开始思考如何培养英国公民的国家认同能力。此时,公民教育所能发挥的整合凝聚作用被英国政府关注,其经多年发展更在理论、实践层面取得不俗成绩。那么,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在促进国家整合方面有何特殊之处?又是采取何种举措实现国家公民的普遍认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或许能为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凝聚国家共识提供一定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多元已成为英国社会的重要特征,由此引发本土与外来、统一与多样的矛盾使人开始思考如何培养英国公民的国家认同能力。此时,公民教育所能发挥的整合凝聚作用被英国政府关注,其经多年发展更在理论、实践层面取得不俗成绩。那么,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在促进国家整合方面有何特殊之处?又是采取何种举措实现国家公民的普遍认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或许能为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凝聚国家共识提供一定借鉴。本文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这四大部分。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英国公民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界定“国家认同”、“公民教育”等核心概念,以此为基础开展对国家认同视角下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深入探究。第一章简要概述国家认同视角下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演变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国家认同初现、低迷、危机、重塑这四大时期。结合每一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内部因素以及世界大战、国际趋势等外部环境影响,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二章分别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在“传授民主政治知识、培养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树立尊重多样价值理念、提升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等教育目标的引导下,“公民知识教育、权责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凝聚国家共识的重要内容,以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培养公民对英国国家的强烈认同。第三章分别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保障、实施情况进行叙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社会团体的协作配合共同致力于爱国公民的培养,而学校优秀师资的丰富储备也为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萌发增添助益。在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方面,系统的学校课程因可保证国家认同思想的大范围普及而作为主要方式存在,实践活动作为另一实施途径,通过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借此培养公民行动力与国家责任感。第四章则是对国家认同视角下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整合分析,总结其“教育目标明确具体”、“教育内容丰富多元”、“实施手段有效配合”等特点,同时针对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注重特色的价值观教育”、“采取多样的实施途径”等优秀经验,从而对我国中小学生国家认同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家园联系也呈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发展趋势。在很多的网络沟通平台中,"智慧教育云平台"目前是我市幼儿园最为青睐的教育网络平台,有了"智慧教育云平台"便能进一步拉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家园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有效、和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质量,为了研究学生在学习时经历的思维过程,美国提出了学习进阶的概念,希望借助于对学习进阶的研究,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逻辑合理的知识框架,并进一步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自然科学学科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尤为需要这种研究,尤其是物理,物理对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求非常高,所以研究物理学科的学习进阶是非常有必要的。201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课程
从卡夫卡的小说里经常能嗅出尼采美学的独特味道,作为西方文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们的“相遇”的确是件奇妙的事情。因此,在卡夫卡研究领域里,他与尼采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所受尼采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厘清此间关联,无论是对于卡夫卡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还是对于尼采思想影响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尼采对卡夫卡影响研究的重要渠道,尼采美学对卡夫卡小说的影响研究更是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对
作为英汉同传中最为常用、也最受重视的一个转换策略或技巧,顺句驱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译者对这一策略的合理使用能够帮助记忆,从而顺畅地处理连续的信息。就顺句驱动策略的使用,经验不同的译者表现各异,学生能力欠缺、经验不足,使用起顺句驱动策略来远不如职业译者得心应手。然而目前少有这一层面的对比实验研究。借助吉尔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框架,本文对英汉同传中学生与职业译员顺句驱动策略的表现差异展开探究。实验以
近年来,伴随着对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水平技能的人才的巨大需求,美国的STEM教育理念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关注。从我国于2017年2月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来看,该标准还与STEM教育密切相关,这体现在该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领域,其中“技术与工程”是最新添加的领域,实施建议指出“提倡跨学科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尝试将STEM教育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日益发展的国际化社会中,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化意识对于中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教材应该注重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确保一定比例的文学性语篇。作为英美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一,英文名著以其丰富的语言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学生们熟知。因此,本研究将探讨英语文学名著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基于前人研究以及输入假说理论、语境理论和
英语韵律属于超音段层面,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中规定的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英语语音知识之一。此外,人教版英语新教材(2019版)中新增的介绍英语韵律知识的语音模块也体现了韵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高中英语语音教学大多侧重音段特征而忽视超音段特征。因此,本研究试图以会话教学为载体,探索培养高中生韵律技能的有效方法,从而为韵律教学提供可行性建议。本研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在以往课程标准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看”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思维品质也被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不断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阅读中,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更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改变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重要交流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英语听力作为语言交流的核心技能,受到我国英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数不多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韵律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话语含义,因此,将韵律技能与听力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对韵律的关注非常不足,导致了学生韵律意识不足,韵律技能缺失等问题。本研究试图将韵律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听力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现代化人才。新高考制度下,生物学科备受青睐,成为选考人数最多的科目之一,可生物学学困生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学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影响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引起广大一线生物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高三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结合学校实际定位,深入分析、探究其学困成因,研究制定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