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以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生态系统为例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国家高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创新元素,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经济强国转型发展过程中,肩负着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前沿主阵地;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创新激励体制机制、引导创新要素流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巩固实体经济基础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中国高新区应承担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对接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实现自主创新能力跃升、产城功能融合,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严重依赖于传统的要素投入和相对劳动力优势,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凸显,处于依靠引进国外项目的低端水平,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原生的高端产业,具有“高经济增长与低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甚至出现了功能的异化和偏离。国家高新区在物理空间持续扩张的同时,正集体遭遇“创新驱动的烦恼”,缺乏自主创新仍然是高新区发展的症结所在。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使得跨国企业开始转回发达国家。中国的高科技区吸引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用,需要转向全面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其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我国高新区如何从跟跑模式、并跑模式向领跑模式转变;创新路径如何向改革引领、区域带动、国际影响方向转变,自主创新向辐射带动、功能输出转变,并通过高新区的先行发展,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全球领先,需要发展方式、实现路径等方面突破。本文以国家高新区(具体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建立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功能结构和技术协作、资本运作和市场竞争等多层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对高维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定量研究,深入分析了高新区创新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组织结构与外部宏观绩效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研究了高新区在创新生态系统范式下创新动力机制和演化路径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影响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基于创新发展理论梳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路径。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孕育期(创新范式1.0)、成长期(创新范式2.0)、成熟期(创新范式3.0)这三个阶段。孕育期的高新区网络形态主要为无标度网络,创新主体的创新主要为封闭式创新,择优发展的主导机制加强了网络的异质性结构并加剧系统风险。成长期的主导网络形态为小世界网络,高新区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了创新群落的发展,网络传导路径的缩短促进了技术扩散效应,但网络主体的集聚程度过高造成系统结构僵化。当高新区发展到成熟阶段,创新发展获得高速发展,共生式的创新理念使得网络中创新主体协同演化,政府在全局统筹优化的角度加大了管理难度。第二,基于生态学理论总结区域层面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机制。主要从技术协作、资本运作和市场竞争创新的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协作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择优链接机制、技术扩散机制、涌现突变机制。择优链接机制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优势企业对于创新合作的高度吸引力;技术扩散机制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扩散和转移,反过来又推动了创新网络的发展;涌现突变机制是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节点发生的突变行为将对整个网络结构造成巨大影响。资本运作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风险分担机制、功能催化机制、反馈互动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指投资融资企业形成的嵌套结构同时从双方角度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功能催化机制从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网络扩展三个角度实现创新的放大效应;反馈互动机制是投资主体根据创新环境及资本存量,对投资行为、策略和选择机理进行调整。市场竞争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优胜劣汰机制、兼并重组机制、协同发展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是创新资源的有限性与企业生态位竞争对市场内创新主体的反馈机制。兼并重组机制是市场竞争格局下创新主体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占据生态位优势。协同发展机制中网络成员通过协同发展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协调配合,实现单独行动所无法实现的整体最优效果,推动着创新生态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低级向高级演化。第三,运用中关村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和天眼查企业大数据,建立基于共引网络、二分图等的多层创新网络模型并通过网络特征指标分析中关村创新发展态势。中关村科技园的专利合作网络中网络节点多,网络密度较大,且最大连通分支结构中节点与连边数量较多,推动了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间的技术扩散。但是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性,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具有严重的不均匀分布性。而投资融资网络模型中投资企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密切,且投资密度大,有利于风险分担机制和功能催化机制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作用。但融资企业间连边较少,只有少数企业形成轻微聚集趋势,说明现有网络中获得广泛融资的企业还是较少。竞争模型中节点数量较多,网络密度较密。网络中虽然网络异质性较强,但是核心节点仍未发挥关键作用。中关村科技园主要的核心节点为大型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而大部分节点是以本土的中小企业为代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相对偏低,没有充分利用好高新区创新网络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对网络的整体作用较弱。且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合作多集中于产业内部,跨产业的技术合作较少,不利于涌现突变机制下的颠覆式创新。大型国有企业虽然在网络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但对其他创新主体的带动作用较弱,对园区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不足,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小型企业或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市场择优链接的机制下,大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技术与信息,而亟需支持的小型企业在融资上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园区与技术领域发展的不均衡。海淀园在中关村十六园中处于领先地位,创新节点数量与关联都领先于其他园区,电子与信息领域是中关村十大技术领域中关键领域,但不同技术领域创新实力相差较大,在实现园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作用下,还需要政府有力推动。第四,在测算网络结构数据(度、点权和边权、聚集系数、中介中心性)的基础上,利用Spike-slab稀疏函数和逐步回归模型对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要素进行初步的因果推理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影响要素主要受网络结构、投入要素和环境要素影响。在网络结构测度指标方面,IETTN、IFTMN、IVCCN网络指标整体上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均体现较显著的影响。优化网络的结构对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及创新技术收入均有正向作用。在企业要素投入指标方面,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指标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较显著影响;在环境要素指标方面,各要素指标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目前来看,政府提供的外部环境较少能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起作用。总而言之,国家高新区作为制度安排的产物,其创新和演变都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选择;国家高新区作为具有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的区域经济社会组织,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至复杂的螺旋式的演化过程并呈现动力机制多样化的特点;国家高新区的创新,体现为“点-线-面-体”的不同结构层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从分散的、随机的、无序的点式创新范式到有秩序、有组织的网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当前,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政府应充分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通过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从保障和激励出发,探索促使企业间形成良好创新网络结构,同时有效保障市场功能实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特别是通过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和要素投入环境来增强企业活力,促使创新绩效提升。
其他文献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老子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1868年,第一本《道德经》英译本出自英国传教士约翰·湛,其后译本数量不断增加达两百余种,现每年仍然有多种不同的译本问世。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学者比较关注老子原文的阐释,即如何传达《道德经》的文化内涵。本文借助“深度翻译”理论研究林语堂及亚瑟·韦利的两个《道德经》英译本。“深度翻译”理论最早由阿皮亚提出,指的是“在文
平衡论思想是布哈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这一思想体系是基于平衡理论展开的关于物质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重新解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新的阐释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系统性探索。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重拾对布哈林平衡论思想的研究,是对他平衡论思想所体现出来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发展性思维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它的应用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在持续渗透的过程中,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跨界融合的新思维模式孕育而生——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都开始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互联网新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完成自身所处领域的转型升级,以便更好的融入这个全新的平台,搭上时代发展的高速列车。装置艺术也是如此,从装置艺术的诞生开始,装
随着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也在日益增多,而技术事实的查明问题一直是审理该类案件的焦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技术调查官为基石,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专家咨询、司法鉴定为组成部分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尽管如此,一方面由于我国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的各项组成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各项制度之间也并未形成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影响了技术事实查明的效率,导致我国的技术类知识
学龄前儿童是行为意识和良好习惯建立的重要阶段,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质量。儿童学习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趋向低龄化,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类移动应用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儿童认知特征、使用行为的问题。以分布式认知为指导理论,能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儿童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和情绪的因素。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儿童学习类移动应用设计策略把儿童个体认知放在认知主体的位置,协调和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集体智慧已经变成学习者之间协作交互与共享知识的基本形态,信息社会的学习亦从个体建构转向协作建构。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其中,在众多以集体智慧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中,协作知识建构正以强调学习者的协同认知责任,重视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培养而受到密切关注,群体凝聚力在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一直承担着必不可少的关键角色。但通过课堂调查与
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变迁的关键,也是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由于显著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特征,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利益失衡的现象,农民作为公民能享受到的各项权利也有所缺失。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更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和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从村民之间自发形成的互助合作服务到政社合一的集体化服务,再到如今以政府为主
近年来“人设”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流行,受此影响,Z世代热衷于角色扮演性质的社交活动。角色扮演类虚拟社交应用使得虚拟社交内涵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用户——网络平台——用户”的互动模式变为“角色——网络平台——角色”的互动模式。而社交主体不再关心对方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国内外学者对“人设”文化与角色扮演游戏均有研究,但角色扮演类虚拟社交应用兴起的较晚,因而学界研究成果较少,缺乏“人设”文化与角色
顾起纶出身无锡望族顾氏,是明代中期无锡的一位官员、诗人和选家。他年少才高,著述颇丰,在复古诗学盛行的背景下,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两方面,都有比较可观的成就。杨慎认为顾起纶诗歌趣味清远,兴致辽远,诗法孟浩然、韦应物。皇甫汸也称赏其诗摒弃六朝浮艳,风格清新俊逸,有盛唐之诗的风采。同时,他编选的明诗选本《国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三个部分来讨论顾起纶其人其作品。首先,从顾起纶的个人情况入手,对顾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商标设计从舶来品到本土化成长的重要历史阶段。民国时期的商标设计作为商业美术的一部分,其视觉风格的转变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视觉文化的发展。从民国商标的视觉元素构成中不难发现,在商标中大量使用传统符号以及对传统符号的再设计成为了这一时期商标设计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传统符号的角度切入对民国商标中传统符号的运用进行研究,探讨民国商标背后所蕴含的视觉文化特征,丰富民国时期视觉文化的历史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