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购房热情的不断升温,住房金融业务得到迅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其担保可靠、收益较高、风险易控等特点,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信贷规模和效益贡献的比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也在逐步上升,特别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有加速的迹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隐患。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刻不容缓,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势在必行。风险的产生具有不特定性、客观性、可度量性、时间性、潜在性、转移性的特点,风险的评估是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的过程,是实体内部控制的要素。新巴塞尔协议在考虑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又引入了对操作风险所需的资本要求,并给出了评估计算风险的体系架构和计算方法。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以多种形态存在,风险点比较分散,风险类型相互交叉和交融。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包括借款人风险和开发商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利率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操作风险包括银行经营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成因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控制和防范制度存在缺陷,房地产业发展不规范,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狭窄,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影响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基于COSO框架下的个人贷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采取加强贷款风险环节管理,改善个人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环境,重点开发风险低、潜力大的客户群,落实提前还款罚息制度的举措完善风险管理。从利率市场化及多样化金融品种,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促进多方介入分散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加大定量化分析技术的投入等方面探索化解银行风险的新途径。对某商业银行的实际分析和操作运用,证明这些举措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