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果树根灌器的设计及优化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灌溉可提高深根系果树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根据现有果树地下灌溉技术及灌水器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区林果的新型果树根灌器,为了使灌溉后的湿润体特征与果树根系的环状分布特征更接近,且在不同压强范围内的出流流量更稳定,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果树根灌器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入渗特征、水力性能、消能机理、流量预测、流道参数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根灌器的设计准则及最优参数,研究结论对根灌器应用于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砂壤土条件下预埋灌水环的设计流量为15L/h,使用HYDRUS-3D软件模拟砂壤土条件下的地下环状多点源入渗过程是可行的。交汇前的湿润锋可用相对入渗点的上半椭圆和下半椭圆曲线方程表示,交汇后各方向湿润锋与影响因素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入渗稳定后的湿润体形状为垂直湿润锋平面围绕灌水环中心轴形成的旋转体。对水平、垂直湿润锋影响最显著的灌水环参数分别为灌水环半径、灌水环埋深,孔口数量对其影响可忽略。湿润锋在各方向运移速率的大小排序为:垂直向下>水平>垂直向上,各方向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建立了灌水环的设计准则,建议灌水环的埋深略大于果树主吸水根系深度的1/3,可取果树主吸水根系水平方向分布范围的1/2作为灌水环半径,根据需求在灌水环上设置4-8个出流孔口。实际应用中,根据果树根系分布范围及灌水环的确定方法,选取适宜的灌水环半径及埋深,再根据灌水量、入渗流量与入渗湿润体的数学模型关系,合理制定果树根灌的灌溉制度。(2)流量变异系数随分流角、流道宽和流道单元数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直段长、汇流段长和弯道半径对流量变异系数的影响均可忽略,几何参数对能量损失系数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流道宽>流道单元数>分流角>汇流段长>弯道半径>弯道直段长。能量损失系数随分流角、流道宽和流道单元数的增加,分别呈递减、先增后减及递增的趋势,直段长、汇流段长和弯道半径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均可忽略,几何参数对能量损失系数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流道单元数>流道宽>分流角>弯道直段长>弯道半径>汇流段长。主要流道参数(分流角、流道宽和流道单元数)对流量变异系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主要流道参数与流量变异系数在低压区、高压区均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主要流道参数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者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3)SST k-ω较适合模拟计算螺旋对冲流道的流动情况。供压开始后流量突增使水流对流道产生瞬时冲击力,迅速下降后逐渐稳定,随着进口压强的增大,脉动现象越明显,随压力的增加时均流量增幅越小。稳流器流道的直道段始端、汇流段始端、弯道段末端易形成低速涡流区。流道越宽,能量损失越大,直道段的低速水流区越易发生淤积。分流角越小,单元流道内越易产生回流,分流角越大,弯道段分流流量越大。各级单元末端的汇流段均出现了较大压降,能量损失系数随分流角的增大而减小,能量损失随进口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稳流器沿程水头损失仅占局部水头损失的0.06%-0.47%,沿程水头损失可忽略不计,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是局部水头损失,该流道主要利用水流在内部形成的分流、急转、汇流、涡流及撞击壁面使其紊乱,产生局部水头损失进行消能,该流道通过增加高压区弯道段主流的流道单元数,以降低流量随压强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实现稳流的功能。(4)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流量预测模型中,线性模型的精度最低,非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其中幂函数的预测精度高于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表明流道几何参数、压强与流量更符合幂函数关系。根据流量变异系数最小的原则提出了稳流器的设计准则,由此对稳流器流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低压区(50k Pa-150k Pa)、高压区(150k Pa-250k Pa)在不同设计流量(9L/h、12L/h、15L/h、18L/h、21L/h)条件下的最优流道参数组合,实际应用可根据供水压力及土壤对应的设计流量选取适宜的流道参数。验证得到优化方案流量变异系数的预测精度为95.37%-99.25%,支持向量机预测流量值与验证结果流量值的决定系数为0.927-0.994。较大设计流量对应优化方案在高压区的流量变异系数均小于低压区,若不考虑能耗,较大设计流量在高压供水条件下的灌水效果更优。实际应用中,首先根据土壤质地确定设计流量,再根据供水压力选取适宜的流道参数。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文献对我国临床护理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四个导向”培训建议:以动态职业发展路径为导向完善培训类型、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健全培训体系、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重构培训模式、以成本收益为导向优化培训评估;并重点对培训模式提出“五化”策略:培训师资高质量化、培训对象高分层化、培训内容高适宜化、培训方法高效能化、培训管理高信息化,以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临床护理培训提供借鉴
中环化合物(8-12)具有独特的刚性骨架以及三维空间结构,是环状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植物百部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目前已有超过215种百部生物碱被分离报道,其中中环百部生物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中环百部碱的活性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百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因此,实现对中环百部碱的集成式全合成,将对揭示百部生物碱的生源转换关系以及对百部植物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一类带梯度项的非线性椭圆方程(系统)Dirichlet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由于梯度项的存在,这类问题通常没有变分结构,导致变分方法不再适用.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简单有效的逼近技术来处理这类问题.具体地说,首先构造相应的辅助问题,然后利用Galerkin逼近方法得到辅助问题相应解的存在性,最后借助比较定理和逼近技术,得到原问题相应解的存在性,同时对解的正则性也进行了说明.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文
梭梭是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的主要建群种,在维护该区域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幼苗的补充与定居能力决定着种群更新和群落稳定,而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其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以退化梭梭种群中1~3 a生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期幼苗的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格局特征,揭示其适应干旱贫瘠环境的养分吸收分配规律,通过盆栽试验明确水氮添加对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关系,从植物养分吸收与分配角
新疆伊犁鹅是我国唯一来源于灰雁的草食性特色地方家禽品种,其肉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是发展地方特色养鹅业不可替代的品种资源。但作为一个地方鹅种,伊犁鹅的年产蛋数较少,并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其最高年产蛋量可达27枚,最低年产蛋量仅为1枚,平均年产蛋量为11枚,较低的繁殖效率严重制约了伊犁鹅产业的快速发展。卵巢与卵泡的发育是影响家禽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鹅卵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大脑里的小胶质细胞焦亡以及它的调控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清楚。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系统地阐述小胶质细胞焦亡的各项特征,以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对小胶质细胞焦亡发挥的重要调控机制。经研究发现,IL-10敲除的小胶质细胞在脂多糖(LPS)的刺激下展现了多种细胞焦亡特征性的指标,包括活性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染色,碘化丙啶的膜通透性增强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带,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耦合影响下,新疆旱灾产生损失呈扩大趋势。草地生态系统极为敏感和脆弱,且草地物候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但目前关于新疆草地物候对干旱事件响应尚未开展详细调查。本文以新疆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参数提取、机器学习、模型模拟、时间序列分析、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厘清新疆近60年(1960~2019年)干湿状况与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和年际波动情况,掌握新疆气象干旱(
胍基乙酸(guanidineacetic acid,GAA)是动物合成肌酸的唯一前体物,在动物能量代谢中具有积极意义。胍基乙酸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较广泛的研究。GAA对牛、羊等反刍家畜的生产作用主要体现为提高牛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但是,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仍不能很好地解释GAA产生的促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继续针对GAA影响动物代谢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
枣树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新疆枣树种植面积已达50万公顷,占新疆果树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日益扩大的枣林种植面积加剧了干旱区的林水矛盾,且枣林的生态效益还未探明。对干旱区枣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及水碳通量的研究,是缓解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合理调节当地温室效应的核心内容。本文使用涡度协方差(Eddy covariance,EC)技术和辅助观测仪器,在干旱区滴灌枣林开展为期两年(2018年、2019年)的田
2017年5月,我国政府印发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外国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尤其针对国外消费者对我国果蔬产品评价的系统深入研究更少,这种研究状况与我国果蔬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很不相称。中国国家形象在世界上褒贬不一,同时对中国产品形象认同度普遍较低,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