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基于译者的翻译实践,实践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化学》(覃德清,2015)的第四编“中国民族文化系统”第十五章“中南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第十六章“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的英译,文本主要包括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畲族土家族京族高山族文化,西南民族、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彝语支诸民族以及西南其他民族的文化。本篇翻译报告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笔者翻译实践文本,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进行处理。本报告首先简单介绍了文本来源,文体特征,文本主要内容及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根据文本的内容和特征,笔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探讨其对笔者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继而笔者叙述了如何对文本进行译前分析和准备工作,包括大量介绍中国文化、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中英文平行文本及字典的查阅和使用。翻译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核心章节,笔者着重从词汇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总结同类词汇如文化负载词、词义空缺词,参照译前搜集的平行文本对所选材料的译文进行修改、对比和分析。最后笔者进行翻译实践总结,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及收获,探讨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本报告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总结翻译实践。鉴于原文叙事的文体特征,总体采用直译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难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文化负载词、词义空缺词、民族特色词及古文英译可结合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其他多种翻译方法如增译、减译、释义、音译加注释、改编和加注进行灵活翻译。从而让外国读者能够提高对中国多民族的认识,开拓文化视野,促进我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国家竞争力、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这也是本次翻译实践最具价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