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超高强铝合金的工艺优化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的学者也在致力于在优化合金成分和开发新的热处理工艺方向研制出综合性能更好的Al-Zn-Mg-Cu合金。目前在优化合金成分方面,向Al-Zn-Mg-Cu系铝合金中添加Zr、Sc等微量元素以提高其综合性能是常用手段,而Zr、Sc复合添加的Al-Zn-Mg-Cu系铝合金中最优Cu含量以及针对最优Cu含量的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衍射仪及拉伸试验及等对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 Cu含量对其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出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合金中最佳Cu含量范围。基此,进一步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前的热轧预变形量对Al-9.4Zn-2.59Mg-1.82Cu-0.16Zr-0.07Sc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揭示预变形量对超高强铝合金板材中微米级结晶相粒子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规律,最终优化出Al-9.4Zn-2.59Mg-1.82Cu-0.16Zr-0.07Sc合金板材的最佳短流程制备工艺参数,为此后工业生产制备出具有良好塑性、韧性、疲劳性能及耐蚀性能的新型超高强铝合金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合金热轧板再经固溶水淬时效后板材中的过剩结晶相粒子种类相同均为T(AlZnMgCu)和Al7Cu2Fe相,弥散相粒子和析出相粒子种类、尺寸及分布大致相同,其中弥散相粒子为几十纳米的L12结构的Al3Zr和Al3(Zr,Sc)粒子,基体析出相为η’,直径为5~10 nm,晶界析出相为η,尺寸约10 nm,然而过剩结晶相粒子及基体析出相η’数量随Cu含量增加而增多。(2)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合金热轧板经固溶水淬时效后的晶粒均呈纤维状,然而当Cu含量由0.98%增加至2.49%,合金板材再结晶体积分数由6%左右增大至20%以上。(3)Al-9.3Zn-2.52Mg-(0.98~2.49)Cu-0.15Zr-0.078Sc合金热轧板再经固溶水淬时效后的强度随Cu含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延伸率则随Cu含量增加先保持不变再明显下降。当Cu含量在1.58%~1.94%时,板材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抗拉强度670 MPa左右,屈服强度650 MPa左右,延伸率超过11%。(4)优化出 Al-9.3Zn-2.52Mg-0.15Zr-0.078Sc 合金中最佳 Cu 含量为 1.58%~1.94%,其相应的最佳短流程工艺为铸锭经300℃×12 h预处理后直接热轧,板材经465℃×1 h固溶水淬后再经120℃×24 h时效处理的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55 MPa、664 MPa 和 11.5%。(5)均匀化处理前进行热轧可促进Al-9.4Zn-2.59Mg-1.82Cu-0.16Zr-0.07Sc合金铸锭中微米级合金相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回溶入基体,当热轧变形量小于73%时,465℃保温12 h可使合金铸锭中可溶结晶相完全回溶入基体;当轧制变形量超过73%时,465℃保温6 h即可使合金铸锭中可溶结晶相完全回溶入基体。(6)Al-9.4Zn-2.59Mg-1.82Cu-0.16Zr-0.07Sc 合金 DC 铸锭经 300℃×12 h 预处理→热轧预变形→465℃均匀化处理→热轧→固溶水淬→时效后,当465℃均匀化保温2h时,随着均匀化处理前的热轧变形量逐渐增大至93%,板材基体中过剩结晶相粒子尺寸变小,数量减少,分布更加均匀,板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大,而合金板材的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当465℃均匀化保温时间分别为6 h、12 h、24 h时,随着均匀化处理前的热轧变形量逐渐增大至93%,板材基体中过剩结晶相粒子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数量先减少后几乎不变,分布趋于均匀,板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均匀化处理前的热轧变形量达73%时,合金板材中过剩结晶相粒子尺寸最小且数量最少,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但强度低于板材先经变形量超过73%热轧再经465℃ ×2 h均匀化处理后制备得到的合金板材的强度。(7)优化出Al-9.3Zn-2.52Mg-1.82Cu-0.15Zr-0.078Sc合金板材的最佳短流程制备工艺流程为“DC铸锭→300℃×12 h预处理→变形量超过73%的热轧→465℃×2 h均匀化处理→热轧→465℃×1 h固溶淬火→120℃×24h时效”,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超过658 MPa 和 670 MPa,延伸率超过 11.4%。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人机交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更自然、更智能、更符合人类交流习惯的交互方式。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具有自然直观的特点,并且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交互。因此,手势识别技术逐步成为人机交互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手势识别技术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以下难点:(1)实际应用中手势图像的背景往往包含形状复杂、颜色多样的非手势区域以及
钛及钛合金由于其密度低、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由于α-Ti的滑移系统比立方晶体少,对复杂形状的钛制品加工性能差,阻碍了钛的应用。同时钛非常活泼,容易与C、H、O、N等轻元素形成表面化合物。因此研究钛和钛氧团簇以及氧在钛表面的吸附,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钛材料从微观到宏观演变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模拟计算已经成为研究微观粒子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基于密
重轨钢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材料,是轨道运输的基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要求重轨钢连铸坯应具有良好的表面和内部质量。依据某钢厂生产的U71Mn重轨钢大方坯连铸生产实际,本文以有限元仿真软件ProCAST为主要工具,使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重轨钢的凝固传热、凝固过程微观组织以及连铸二冷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方案,从而增加了铸坯等轴晶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本研究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大方坯
钛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及优秀的生物相容性,成为在生物材料领域的主流材料,并且发展潜力巨大。Ti2448合金(Ti-24Nb-4Zr-8Sn)作为一种新型医用材料,具有比其他医用钛合金低得多的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应力屏蔽效应,不含有毒元素,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优秀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热轧态Ti2448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时效处理,研究时效处理对Ti2448合金性能影响的规律,以期
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振动信号可以解决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中大量数据的存储与传输问题,但该理论的前提条件稀疏表示技术受到字典结构限制,因此本文针对振动信号压缩感知中的字典稀疏表示技术展开了理论研究。针对字典生成过程中常用稀疏度估计方法需要历经多次才能完成最终预估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 BP神经网络实现稀疏度自动估计。针对学习字典虽然对应较高的重构精度但不能同时确保稀疏表示效率的问题
酶作为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在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及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酶活性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比色法、电化学分析法等。酶的活性容易受到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其失活。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管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将酶负载在纳米管通道内,既起到稳定酶活性的作用,还为蛋白及酶的电催化传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氧化钛纳米管不仅可以作为酶反应器,它还是一种典型的光催化剂。因此,
烧结配料作为烧结生产前的的首道工序,烧结配料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烧结矿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高炉的生产。烧结配料过程易受到铁矿石来源不稳定、烧结矿质量检测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整个烧结配料过程极其复杂。因此,选择合理的烧结配料方案对于提高烧结矿质量、稳定烧结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冶金料场烧结配料问题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烧结配料优化模型,并且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最优配料
钢铁企业按合同组织生产,每一个合同在投入生产前都需要按照产品质量要求设计一个或者多个工艺路线,称为制造工艺流程,简称制程。对于有多条机组并行作业的企业来说,合理规划合同的制程,均衡各机组生产量,规划合同组合结构,有利于改善合同计划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炼钢-连铸-热轧流程是钢铁产品生产的关键工序,该流程的合同制程规划影响产能平衡、余材率、交叉物流、调宽成本、混浇成本等经济指标。炼钢-连铸-热轧流程制
5XXX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耐疲劳性、焊接性均较好,有广泛的应用。但5XXX铝合金中含有较高成分的镁元素,容易产生夹渣缺陷。夹渣缺陷在后续的应用中容易导致罐盖料砂眼,引起食品包装密封失效;导致阳极氧化料材料线,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熔铸工序5XXX铝合金的夹渣种类及其来源,相应的制定抑制措施。本文利用Prefil-Footprinter测渣仪,针对熔铸各个关键工序取样进行检测
电站运维是一项繁琐、枯燥、重复性高的工作,通过电力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运维已经成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其中仪表读数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巡检的关键所在。通常,由机器人获取的图像会面临位姿不同、光照变化、目标遮挡以及背景杂乱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电力系统中仪表装置还存在种类繁杂,数量多,设备老化破损等问题,而且电力系统对表计读数识别的精度和准确率要求较高。这些问题对视觉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