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不同生态区冬小麦新品种WUE及其光合生理指标和水胁迫蛋白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危机已是21 世纪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第一制约因素。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抗旱节水农业则是农业摆脱水危机的战略选择,而生物节水是节水农业技术的创新重点,抗旱育种技术的创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将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现状,探讨不同生态区现有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调控、遗传改良和群体适应特点,毫无疑问就成为抗旱节水新品种筛选与利用研究的突破点。由于抗旱节水品种受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遗传基础复杂,其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与基因型、形态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遗传
其他文献
通过大田试验和文献资料分析,建立了包括土壤有机质氮矿化、还田秸秆分解与氮素释放、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水稻氮素养分动态模拟模型,提出基于模拟模型的氮素管理决策方法,为水稻养分管理的综合化、精确化和信息化提供有效手段。 在土壤氮素动态子模型中,通过“标准天”描述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有机物分解的综合影响。提出秸秆分解“整吞”式的模型结构,即秸秆分解过程中,改变着有机物的形态与组成,残余物的含氮
  本文以2003年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的14个品种(系)为试材,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模型拟合分析。通过对模型拟合度和精确度指标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栽培种和野生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可能对我国本土非转基因大豆以及豆制品的生产和流通造成极大影响。鉴于转基因大豆这种潜在风险,本研究对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田间大豆籽粒和北京市场的大豆制品豆腐进行了转基因成分的PCR定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黑河、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地区的大豆田进行五点取样,共采集210份检测样品。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