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卒中以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著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中国约14亿人口中,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250万,而年均病死率近160万,相当于每10万人中就有157例患者因脑卒中死亡,这使得脑卒中继心脏病后成为中国第一大死因[1]。中国每年卒中的护理费用约为400亿,超过心血管疾病费用的十倍之多。由此可见,脑卒中对中国医疗开支及经济发展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43%-79%,是最为常见的卒中类型。虽然,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唯一被循证医学所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包括静脉、动脉、动静脉联合治疗等在内的多种溶栓方法,但由于受到我国基础医疗条件及技术人员培养的限制,国内目前仍以静脉溶栓为主。NINDS(National Institutes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研究[2]于1995年发表,分两个部分共312例溶栓患者,最早证实急性脑梗死在症状发生3h内应用静脉溶栓能有效改善预后。随后,ECASS-Ⅲ(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Ⅲ)研究[3]更进一步将静脉溶栓可能的时间窗延长至4.5h。尽管ECASS-Ⅲ及后续相关的时间窗研究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4.5h内静脉溶栓安全有效,且这些研究结果已促使北美、澳大利亚、欧洲、英国专家推荐将时间窗延长,但美国FDA至今并未放宽溶栓的治疗时间窗。  目的:  目前,国内外各研究对溶栓时间窗的设定并未达成一致,且我国指南也未对此进行新的修改。因此,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至4.5h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本研究共收集两家医院五年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不同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更适合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时间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3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黄岩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超过4.5h的共25例,均采用多模式CT筛选)。按发病到注射rt-PA的时间分为0~3.0 h、3.0~4.5 h、4.5~6.0h、6.0~9.0 h四组,有效性指标采用第7天神经功能改变情况(显著提高定义为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8分或NIHSS评分0-1分)及发病第3个月时的改良Rank评分(mRS0~1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安全性指标采用发病后36h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第3个月时的病死率。  结果:  (1)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发生9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平均时间为(222.6±85.9) min,NIHSS评分中位数为12分(4-35)。其中男性82例(64.1%),高血压病86例(67.2%),糖尿病30例(23.4%),心房颤动45例(35.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68例(53.1%),心源性48例(37.5%)。  (2)第7天神经功能显著提高18.0%(23/128),0~3.0 h、3.0~4.5 h、4.5~6.0 h、6.0~9.0 h四组分别为27.3%(12/44)、13.6%(8/59)、7.1%(1/14)、18.2%(2/11),四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4.523,p>0.05)。第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37.5%(48/128),0~3.0 h、3.0~4.5 h、4.5~6.0 h、6.0~9.0 h组分别为45.4%(20/44)、39.0%(23/59)、28.6%(4/14)、9.1%(1/11),临床预后随时间窗延长呈下降趋势(x2=6.371,p>0.05)。  (3)总体脑出血发生率为19.5%(25/128),0~3.0 h、3.0~4.5 h、4.5~6.0h、6.0~9.0 h组分别为13.6%(6/44)、27.1%(16/59)、14.3(2/14)、9.1%(1/11)(x2=0.012,p>0.05);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7.8%(10/128),0~3.0 h、3.0~4.5 h、4.5~6.0 h、6.0~9.0 h组分别为9.1%(4/44)、10.2%(6/59)、0%(0/14)、0%(0/11)(x2=1.546,p>0.05)。  (4)3个月内病死率为14.1%(18/128);0~3.0 h、3.0~4.5 h、4.5~6.0 h、6.0~9.0 h组分别为13.6%(6/44)、13.6%(8/59)、14.3%(2/14)、18.2%(2/11)(x2=0.102, p>0.05)。  (5)溶栓后观察到的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脑出血、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尿路感染、外科手术、心肌梗死、脑疝,发生率分别为19.5%、18.8%、5.5%、4.7%、4.7%、2.3%、2.3%。  结论:  (1)发病3h内静脉溶栓有效性最好,超过3h溶栓其有效性降低;  (2)静脉溶栓治疗存在脑出血发生率增高的风险;  (3)多模式CT筛选可能有助于减少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
其他文献
课程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更是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新课标指出:教师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很大选择性,为老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可能。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发展都没成熟,体育课和户外活动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如果在把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强化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师要吃透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钻研教材是备课、上课,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1理解。确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充分掌握论点、论据。  1.2精通。掌握教材的
摘 要: 新课程到底怎么教,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已成为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教学互动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究知识的愿望,启迪学生思维,有积极意义。思想品德教学中名言警句的运用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使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名言警句 有效教学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一代人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三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四是重视实践。  关键词: 思政课 中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知识是创造知识的基础,没有知识积累就没有知识创造。  知识是能力的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