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制备的颈7(C7)棘突骨与髂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自体颈7棘突骨用于颈椎椎间植骨融合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单节段钳夹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时应用自体颈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力学测试仪器对制备的颈7棘突骨及髂骨做纵向抗压负荷实验,对比分析颈7棘突骨与髂骨的抗压负荷差异;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04年2月至2010年5月对37例颈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单阶段钳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8-67岁,平均56.5岁。术前JOA评分6 -13分,平均8.4±2.1分)。全部采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时后路手术过程中所切取的颈7棘突骨作为前路手术时所需的椎间植骨融合的材料。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部轴性症状、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纵向抗压负荷试验显示,颈7棘突骨与髂骨在支撑压缩负荷时的试验力-变形曲线的数据统计上无明显差异。所选病例,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手术时间为2.5~4.5小时,平均3.5小时(从切开皮肤到关闭切口,手术时间不包括两次手术中间的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260~580ml,平均370ml。4例手术过程中输红细胞悬液2个单位,其余均未输血。2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均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全部患者至少随访1个月, 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8- 16分,平均12.5±2.3分。平均改善率为75%,其中优9例,良22例,好转6例。初次随访有7例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末次随访时均已消失。未见植骨块塌陷和移位,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椎间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7棘突骨与髂骨在纵向抗压负荷实验时的试验力-变形曲线的数据统计上无明显差异,可以保证其颈椎椎间支撑强度,同时又利于椎间的融合。符合椎间支撑以及植骨融合的要求,完全可以替代髂骨作为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材料。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钳夹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将后路手术时所切取的自体颈7棘突骨用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材料具有取骨简便,创伤相对小、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融合率高以及相对节省治疗成本的优点。自体颈7棘突骨作为椎间植骨融合时的材料在治疗钳夹脊髓型颈椎病时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