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评估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科技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数量也日益提升,民众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同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也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疾病谱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慢性病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是造成人类死亡位居前列的四大慢性病,平均全球各国每死亡5人,就会有3人死于上述四种疾病之一。同样,对于我国来说,慢性病也成为了“头号死亡杀手”, 我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人数因各种原因死亡,其中至少80%都是由慢性病导致。而且近年来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攀升的趋势。慢性病产生的危害不可小觑,其不可避免的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作用,对个人造成严重的躯体伤害和心理障碍,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国家卫生服务系统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自我健康管理成为全球公认的防治慢性病的最佳途径。本世纪初,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引进我国,虽然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自身的国情、经济基础尚属薄弱、公共卫生资源有限和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根深蒂固等原因,自我健康管理在我国仍处于“萌芽”阶段,国民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较低。因此,本研究从慢性病患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双方角度研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疾病危险因素积累理论和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借鉴和参考现有关于慢性病、健康管理和自我管理等领域的文献和研究成果,界定了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概念,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构建了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包含认知能力、心理状况、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治疗依从性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有对应的测评条目,最终形成了《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评估量表》,以帮助慢性病患者量化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慢性病群体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本研究为了避免从专家角度设计的指标体系具有主观性和专业性,导致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不足,因此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在慢性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权威性,可以在慢性病患者群体中广泛推广和使用。同时应用《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群体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人口学特征对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影响,采用相关关系分析探究五个评价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医疗支付方式会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认知能力、心理状况、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治疗依从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都与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本研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干预策略和改善建议,认为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自我健康管理意识;采取差异化健康干预措施,提升自我保健水平;加强自我调节,提升个人身心健康;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改善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增加病患的依从性,为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街道办事处长期以来在社区建设与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区域经济、党的基层建设、网格化管理的方面的意义非常重要,城区街道办事处实际担负着
一、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rn(一)基本政策规定rn1.《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0年第8号,以下简称8
期刊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度过大学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