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平脉定悸复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平脉定悸组(A组)40例;稳心颗粒组(B组)20例;β受体阻滞剂组(C组)28例;三种药均治疗9天一个疗程,均观察四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分析:A组总有效率为95.0%(40例),B组总有效率为75.0%(20例),C组总有效率为85.7%(28例)。A组与B组、C组比较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疗效评价40例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A组与B组、C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对窦速的治疗,A组与对照B组、C组比较,均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对房早、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治疗A组明显优于对照B组p<0.05,与对照C组比较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对室早和阵发性房颤的治疗,p<0.05,治疗A组明显优于对照B组,C组。4.中医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分析:治疗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B组、C组治疗后对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脉定悸复方对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 A组治疗前后舌、脉象的比较: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舌象比较P<0.05,脉象比较P<0.05,说明治疗A组对改变舌、脉象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平脉定悸复方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其它组疗效,尤其对窦速、房早、室早、阵发性房颤的效果较好。中药平脉定悸复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疗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显著减少心律失常次数及发作频率,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律失常次数及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差异非常显著。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时,以轻中病情较重度病情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