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后缩以及双颌前突病人矫治后气道变化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错HE畸形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上颌前突。利用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可以纠正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患者矢状向不调,增加上气道的体积。考虑到气道最狭窄处往往位于软腭尖或舌根处,因此舌位置(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时,舌尖位于上切牙后方的切牙乳头处,舌背则贴于上腭以及腭部后牙区)的改变对于气道体积以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影响很大。为明确不同舌位置对于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导下颌向前治疗后气道的影响,本研究在临床上选择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分为对照组12例和试验组21例,试验组中按照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的舌位置又分为舌低位组以及舌高位组。试验组中使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8个月后拍摄CBCT,对照组在第1个月和8个月后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8个月后,对照组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均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组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尤其是舌高位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比舌低位组增加的更加明显。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舌位置对气道的影响,我们研究了双颌前突畸形治疗后气道的变化。双颌前突畸形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牙颌面畸形,其面部特征常表现为前牙唇倾、唇肌闭合不全以及面下三分之一较突等。对于轻、中度牙性双颌前突的患者,正畸治疗通常选择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然后利用强支抗内收上下前牙。目前对于拔牙矫治是否会导致气道狭窄还存在争论,而考虑到上气道变小可能导致打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因此临床上正畸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谨慎。临床上发现对于OSA病人可以通过口咽部肌肉功能训练尤其是舌肌训练来增强口咽肌肉组织紧张度,从而减少睡眠期间呼吸道的塌陷。为明确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气道是否变窄以及舌肌功能训练对于气道的影响,选择双颌前突的安氏I类患者14例。所有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后配合舌肌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内收上下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在二维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颌骨以及上下前牙矢状向上的变化,在三维图像上测量口咽、腭咽以及舌咽处气道体积以及口咽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上下颌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上下前牙位置在矢状向上相比治疗前明显内收;口咽、舌咽处气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口咽处最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腭咽处气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舌低位组经舌肌功能训练后,舌体上抬至正常位置,口咽、舌咽气道体积有所增加,口咽处最小横截面积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舌高位组治疗前后气道体积没有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方面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患者病症康复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并给予乳腺肿瘤手术诊治的患者228例作为研究样本,
市政给排水管网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意义重大。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的发展建设与安全运营
提高光学成像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能力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一直备受关注。偏振成像技术能够利用多维偏振信息很好的识别复杂场景中的目标。本文对偏振成像
换流变压器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核心设备,阀侧套管油纸绝缘在实际工况下受直流叠加谐波和脉冲复合场等综合作用,是引发绝缘失效故障的根源。本文以直流叠加谐波和脉冲电场下油
粒径和折射率是颗粒的两个重要参数,对颗粒的理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颗粒粒度和折射率的精确测量,可以确定颗粒的尺度和成分,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
学位
SCR(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转化)是降低车用柴油机NOx(Nitrogen Oxide,氮氧化物)排放,以满足国四及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的重要尾气后处理技术。SCR DEF(D
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TNM分期系统,对衡量病情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但Lauren分型对胃癌根治术后
城市形态学研究关心形态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一般性建成形态,这种形态比城市设计能够表达的要复杂得多,也很难被清晰、准确地描述。不同于字符串重写系统,形状语法借助图形重
目的探讨双源模式CT低剂量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分析双源模式CT低剂量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80例疑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