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凋亡蛋白Bid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促凋亡蛋白bid在正常以及损伤脊髓中的表达,探讨促凋亡蛋白bid在急性脊髓损伤病理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4只SD大鼠分为8个处理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为改良Allen’s打击模型,使用10g金属棒从2.5cm高度打击T9-10段。所有损伤或者假手术动物按分组在3h,8h,1d,3d处死,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免疫组化及TUNEL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其量的评定借助于IPP(Image-Pro Plus 6.0)软件,结果分别用IOD(integratedopticaldensity)累积光密度及density(mean)平均光密度来表示。结果:脊髓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Tarlov评分分别为2.39±0.53和4.69±0.84,对照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p<0.01),脊髓损伤组bi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脊髓损伤组内bid表达及细胞凋亡于3h后开始上升,8小时达到高峰,16h时表达下降。脊髓损伤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内,3小时凋亡表达增高,8小时到达高峰,16h时表达开始下降。bid表达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736。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诱导了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bid表达量的升高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正> 1 关于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 “职业安全”相对急性伤害而言,指工作(或劳动)中不发生人体的急性伤害。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0%-15%,欧美国家为5%-8%。可见我国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其多发于骨干骺端,组织来源
目的:通过探讨逆行髓内钉与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寻求股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合理有效方式。方法:本文理论部分回顾了祖国医学中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有关认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在高位脊髓损伤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n=6):假手术组(S组)、高位脊髓损伤后6h(A组)、12h (B组)、24h(C组)、48h(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手术期间血液中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及血栓调节蛋白(TM)等内皮细胞活化与受损
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止痛、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经济、安全、有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小儿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变化,以及进行七氟醚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变化,进行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年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高能、高速创伤及骨关节炎的病人日益增加,关节软骨损伤及其修复也就成为困扰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因此,
中文摘要:[目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 (PFNAII)内固定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情况,随访股骨近端形态变化、测量骨质疏松情况以及预测骨折风险。
研究背景及目的: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SBI)常继发性发生创伤性脑损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海上环境的特殊性及救治的延误,使得在SBI后易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