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词汇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英语中考的成败。所以,初三词汇复习环节是中考英语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是广州市白云区城乡交界的一间初级中学,初三学生词汇基础薄弱,加之,初三复习课程多,复习时间分配有限;“高耗低效”的传统词汇复习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词汇复习感到索然无味,更有甚者,看到词汇就望而却步。词汇成为他们中考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这一类学校初三学生在初三阶段找到较轻松、高效的词汇复习方法迫在必行。于是,笔者想到了思维导图这种图式记忆方式,设想通过思维导图把词汇连接成一个相互关联、便于记忆的网络或整体,以此来增强初三学生词汇复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思维导图这种图式记忆方式是有效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思考、学习等的思维“地图”[1]。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被视为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国内运用思维导图于英语教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将思维导图的扩散激活、记忆加工程序的特点与初三英语词汇复习结合起来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针对这一想法,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三词汇复习中是否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2、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三词汇复习中是否能增加初三学生词汇复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本研究受试为广州市某中学2015届初三级两个自然班,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人数为36人,另一个班级为控制组,人数为35人。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中考前最后一轮词汇复习时,建议实验组的学生将老师提供的或自制的思维导图运用于词汇复习中,而控制组运用传统的词汇复习方式进行复习。实验主要采取前后测、问卷调查、访谈等实验方法。两次前测旨在验证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英语水平包括词汇部分以及记忆能力是否接近;六次后测的成绩在于验证第一个研究问题;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访谈着重于学生实验前后对思维导图运用的反馈,从而得出第二个研究问题的结果。利用SPSS18.0对所收集的六次后测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第三次和第四次词汇测试,实验组与控制组成绩平均分开始显现差距,但差异不明显;第五次和第六次差距逐渐拉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利用SPSS18.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测试分析发现:前四次两个组显示不出有明显差异,但是第五次和第六次有了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的运用能力在实验后都优于控制组。从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复习时积极性加强了,对曾经被认为枯燥的词汇复习有了一定的主动性,思维导图对学生词汇复习的趣味性得到了验证。综上,研究发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运用在初三词汇复习中,有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提升学生在句子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初三学生词汇复习的有效性;而且思维导图还能激发学生英语词汇复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词汇复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