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道路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以南宁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新区是主城区的功能延伸和发展,是重塑城市新形象、分散主城人口的重要区域。作为城市意象的元素之一,道路不仅能够满足交通功能和连接各类城市空间,更是塑造新区形象的重要元素,最直观地反映城市的环境品质和文化风貌。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道路景观设计实践的案例,归纳总结了城市新区道路的景观要素、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手法等要点,形成道路景观提升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选取五象新区总部基地的道路景观提升设计为对象,取得成果如下:(1)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道路景观评价体系,通过整体风貌、使用功能、文化艺术、生态价值四个准则层,27项评价因素通过筛选,最终形成景观风貌、结构定位、景观空间营造等19项评价因素及其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现状道路景观,梳理现状存在的问题。(2)在道路景观提升设计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计理念:从宏观上控制整体景观风貌,明确道路景观结构的主次与沿线景观界面的类型,与周边建筑风格、色彩整体和谐,道路景观平面布局与周边地块外环境空间衔接自然,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在微观上需因地制宜,根据使用功能需求控制绿地内活动空间的尺度,结合人体视觉体验,运用多样的造景手法,挖掘地域文化与城市新区特色,针对绿化景观、广场铺装、设施小品等要素进行提升。(3)通过实地调查法对南宁市现有城区绿化特点、周边省市绿化特色进行调查分析,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运用SWOT分析法筛选绿化植物种类,提升前绿化植物种类36种,提升设计使用绿化植物种类共计91种,乔木42种,灌木、地被49种,其中观花品种41种,观叶品种11种,观果品种10种,将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成为兼具亚热带植物特色,延续南宁“中国绿城”基调,突显五象新区风采的植物景观。(4)挖掘地域、民族文化,运用艺术抽象手法,提炼演绎五象、壮锦、铜鼓等元素,延续五象新区统一的风格与色彩,将其融入到铺装、家具小品的设计中,打造既体现“壮乡”形象,又体现现代、开放气质的城市新区景观。(5)运用模糊评价法对五象总部基地道路景观进行评价,提升前总部基地现状道路景观评价综合得分均值为48.54,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景观评价等级为一般;提升后评价综合得分均值为82.27,评价等级为良好。并结合使用者评价与实地调查法,检验景观提升后的效果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从“理论总结——案例借鉴——现状评价——项目实践——提升后评价”的研究顺序,对五象总部基地道路景观提升设计进行研究,为相似发展条件的城市新区道路景观提升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加快了脚步,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的运转中,人们生产、生活均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因此,为了提高供电质量,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站在国家长远宏观的视角,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改进,促使电力行业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火力发电厂作为发电企业中的重要主体,要突破传统的发电模式,加强对企业成本结构的调整,通过对锅炉设备的管理和改造,为火力发电厂的高
期刊
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CVD死亡率居各病因之首,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 P)是导致CVD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HIP通常表现为血浆或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
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是基层实现善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基层干部在开展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目标基本达成,能力建设效益基本实现,能力建设方式不断创新,但在实际建设中还存在着缺少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导向、道德引领、政策保障以及激励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基层干部积极性发挥不足、干部道德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技术建设未充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受损程度,其机制研究尚少。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造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仅开腹游离盲肠不进行盲肠穿孔结扎。于造模后3 h对电针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10 Hz,每次治疗
铜鼓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器物。居于出土、收藏古代铜鼓类型最全、数量最多的地区,铜鼓专题陈列是宣传本土文化的有效实践。文章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专题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为分析脚本,阐释了展品脉络化历史、情境营造生活的内容叙事;氛围烘显主题、节奏引导观众的空间叙事。展览“还原”历史,“再现”族群生活,展示了广西本土文化的脉络与面貌;同时展览之外的叙事深化了展览内容,还原文化
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在教学中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作为必修内容模块之一,是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有关新旧教材对比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之后进行研究设计,接着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2010和2019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设置和习题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发现2010和2019版必修2教材的异同,以期为一线物理
随着时代变迁和观众审美追求的多样化,包括壮剧在内的戏曲生存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强化舞台表达,积极拓展生存空间,新时期以来壮剧突破程式思维,创造性融合各家之长,丰富舞美艺术,打造立体时空,促进古今对话联通时代主题,联姻影视、网络丰富传播媒介,从而在传统的审美风格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审美气象,为民族戏剧的现代蜕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民族。广西是瑶族的最大分布地,人口达171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全国瑶族人口的首位。广西作为中国南方边疆地区,瑶族是中越边境跨境民族中的重要群体之一,要推动南方边疆地区的发展,作为重要文化内容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容忽视。基于此,对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特点、保护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其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基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分层理论,对嘉兴掼牛运动的文化符号意涵进行阐释。研究认为:物质层面,掼牛技术凸显身体本能“搏”的真实写照,场地凸显出人与万物和谐共生,服饰凸显对真主的崇拜;制度层面,“抱拳礼”“不打牛、不伤牛、不辱骂牛”“结果平等”,是回汉人民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崇拜,是热爱生命保护动物、反对暴力血腥的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行为层面,掼牛
杂剧《西游记》由元末明初蒙古族剧作家杨景贤创作,是现存篇幅最长的元代杂剧,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表现了剧作家对丝绸之路的认知与想象。从文史互证的视角进行研究可知,该剧艺术地呈现了元代丝绸之路的驿站文化和商旅文化,表现了剧作家对儒释道文化丝路传播图景的想象。儒释道三家人物同时被置于演绎玄奘西行取经的戏剧中,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儒释道文化在元代社会的融合,亦可视为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在元代的文学艺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