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宿制学校是一种国家为了解决中西部地区学生上学困难问题,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而实行的特殊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兴建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但与此同时,学生吃、住、学习都在学校,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学习投入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以往的研究样本大多是大学生,对初中生的研究较少,而对于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巨大,心理波动比较大,同时还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极易在他们身上出现。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都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但鲜有人将这三者放在一起深入探究他们之间的确切关系。因此本文选择宜昌市长阳县四所寄宿制学校771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他们的学习投入状况进行考察,同时探讨一下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从性别、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这四个人口学变量对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的影响进行差异分析,同时对这三个研究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⑴在社会支持上,初一年级的学生显著低于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成绩越好社会支持越高。⑵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初二年级的学生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成绩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⑶在学习投入上,初二年级的学生略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成绩越好学习投入水平越高。⑷社会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⑸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我们不仅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也希望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保持身心健康,针对这一目标根据本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社会支持度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