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O抑制剂的光热-免疫自组装纳米粒的构建及抗肿瘤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挑战,但临床上的传统疗法对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效果欠佳。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抑制性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可以通过激活全身性的免疫应答以及提高记忆T细胞的数量来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肿瘤细胞内高表达,可以催化色氨酸(Trp)转变成犬尿酸(Kyn)。色氨酸的消耗会导致T细胞的无能或凋亡,而犬尿酸的增多会导致初始CD4阳性T细胞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Tregs),导致肿瘤的免疫抑制。1-甲基-色氨酸(1MT),是一种IDO的抑制剂,可以缓解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但1MT存在效力低、水溶性差、缺少肿瘤靶向及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光热治疗(PTT)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手段,可以通过近红外(NIR)光照射光热剂升高肿瘤局部温度杀死肿瘤。此外,PTT还可以导致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引起肿瘤相关抗原(TAA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的释放进而激活免疫应答。新吲哚菁绿(IR820),是一种有机的光热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转化效率,但存在半衰期短、缺少肿瘤靶向性等缺点。基于以上研究,我们首次利用两亲性药物小分子纳米制剂这一组分明确、结构简单、没有多余载体的纳米给药系统构建了 IDO抑制剂与光热治疗联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本课题将亲水性的光热分子IR820和疏水性的IDO抑制剂1MT通过pH和酶敏感的酯键化学键接,合成了 IR820-1MT两亲性小分子并直接组装成纳米粒。该纳米制剂具有极高的载药量(88.8%)。IR820和1MT各自的缺点也在该纳米平台中被解决。通过TEM观察纳米粒形态为球形,DLS测得纳米粒的粒径约为105.7 nm。动态膜透析法测定1MT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MT的释放具有pH和酶响应性。体外升温实验表明IR820-1MT纳米粒具备良好的光热治疗的潜力。选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作为肿瘤细胞模型研究IR820-1MT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效果。细胞摄取实验和MTT实验结果表明,IR820-1MT纳米粒比游离药物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和更强的细胞毒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增加和钙网蛋白(CRT)外翻验证了 IR820-1MT纳米粒可以诱导ICD。DCs成熟实验、T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表明制剂在体外可以引起免疫反应。通过B16F10细胞及雌性C57BL/6小鼠进行抗肿瘤效果的体内评价。结果表明,该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抑制原发瘤及远位瘤的生长,还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这得益于光热治疗的直接杀伤作用以及ICD和IDO抑制剂协同将“冷”的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转变为“热”的免疫原性的肿瘤微环境。近红外光触发的IR820-1MT纳米粒能够显著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CTLs),辅助性T细胞(Ths)和记忆T细胞的积累,同时抑制Tregs的比例,激活全身性的免疫应答。为研究IR820-1MT纳米平台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多功能性,将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αPD-L1)与IR820-1MT纳米粒子进一步组合,表现出更出色的抗肿瘤效果效果。可见,该IR820-1MT纳米平台为两亲性小分子纳米给药系统在光热-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上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可替代电池,在储能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锑基材料(包括锑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一类新兴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合适的电位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锑基材料由于自身的导电性能差,且在充放电过程中伴有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储能体系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锑基材料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诸多改善措施,常用碳包覆、纳米化结构设计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在全世界与肿瘤相关的死亡中排第3位。肝细胞癌(HCC)是肝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原发性肝癌的90%,遗传和表观遗传
《地下铁道》是科尔森·怀特黑德第一部直接探讨种族以及黑奴制度的作品,讲述了19世纪中期黑奴少女科拉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她乘坐“地下铁路”从南方种植园一路北逃,每到一
目的女性继发性失血性贫血主要是长期月经过多(HMB)导致,贫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病症,影响着女性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对于
大分子单体是一种末端带有可聚合基团的低聚物,由于其可聚合性的特点已在许多聚合物改性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并合成结构可控的极性与非极性大分子单体,并将其与烯烃单体进行负离子聚合,通过一锅法制备改性聚合物对负离子聚合产物的功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负离子聚合分别通过对氯甲基苯乙烯(VBC)封端法和磷腈催化剂法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聚苯乙烯(PS)大分子单体与聚环氧乙烷(PEO)大分子单体,
背景和目的全世界目前大约有8.5亿人罹患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CKD在全球健康支出中的所占比例不
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5-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5-Fu+Act-D)方案在中国已使用多年,通常
石墨烯、黑磷、MoS2等二维材料因为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子学性质在纳米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材料存在一些固有的不足之处,如石墨烯中缺乏带隙、黑磷的稳定性较差、MoS2因为存在硫空位导致迁移率相对较低。因此,在过去一些年中,人们不断通过实验和理论手段去寻找更多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维材料。CuSbS2是实验上已经合成的一种三元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它具有和二元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类似的层
粘接结构以其应力分布均匀、强度高、成本低、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船舶、机械、汽车以及国防等领域,但在粘接结构中贴合型脱粘缺陷和粘接强度类缺陷的存在会导致粘接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影响粘接结构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粘接结构的粘接质量进行超声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本文使用AZ31镁铝合金、环氧树脂胶和聚乙烯薄片分别设计制作了贴合型脱粘缺陷面积为0mm×0mm、2mm×2mm、4mm
[目的]分析总结胎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磁共振成像特点,探讨产前MRI对显示胎儿先天性膈疝解剖结构及影像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