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细胞系的构建及IBDV疑似受体的分离鉴定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qq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引起禽类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法氏囊损伤,它最早于1957在美国甘布罗镇发现,又称甘布罗病。其病原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含有两个血清型,但只有一型对鸡有致病性。该病毒无囊膜,只有一层外壳,表达5种蛋白,即VP1,VP2,VP3,VP4,VP5;其中VP2是主要的宿主保护性抗原,并组成外衣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作为双股RNA病毒的一员,与双股RNA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的许多成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双股RNA病毒的受体得到了鉴定:如轮状病毒受体主要包括唾液酸、整合素家族、热应激同源蛋白70、Toll-like受体、组织血型抗原等,其通过与该病毒的不同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感染不同组织和细胞;呼肠孤病毒利用结合黏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Nogo等作为受体,利用GM2多糖,唾液酸等作为辅受体,共同协助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造成病毒感染和复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前已经分离到不少受体:如表面免疫球蛋白M,整合素,膜联蛋白A2,鸡热休克蛋白90等四种受体;但是他们是基于不同的细胞产生的受体,表面免疫球蛋白M是从鸡的B成淋巴细胞系LSCC-BK3中找到的,鸡的Hsp90是从DF-1细胞发现的,整合素是通过验证BALB/c 3T3细胞系得来的,鸡的膜联蛋白A2则是从DF-1细胞的VOPBA实验中捕获到的。从IBDV发现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从弱毒株到强毒株,从野毒株到细胞适应毒株等等,使得不同毒株对一些相同或者不同的细胞产生了不同的感染能力,可能因此受体也具有了多样性。1.稳定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的DF-1细胞系的构建本研究首先构建pcDNA-VP2真核表达质粒,然后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其转染进DF-1细胞系,利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同源重组,将质粒中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VP2基因重组插入DF-1细胞中,在药物zeocin的筛选下,构建成一个稳定表达VP2蛋白的细胞系。通过一系列研究,最终确定zeocin的工作浓度为25μg/ml为最佳筛选浓度;将细胞系不断培养传代,至60代对所构建的细胞系进行形态学,细胞生长曲线,间接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印迹等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鉴定,发现所构建的细胞系生长状态良好,形态保留原有DF-1细胞系梭状特征,只是略肥大;通过检测和比较其生长曲线发现,在抗性药物维持下,细胞生长分化速度低于正常的DF-1细胞和无抗性药物维持的细胞;利用单克隆抗体2H11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VP2蛋白在构建的pcDNA-VP2 DF-1细胞系中得到了充分表达;通过提取细胞系中的基因组并进行PCR检测,发现了 VP2目的基因的存在;Western-blot实验证实了 VP2蛋白在细胞系中得到了表达。这一系列实验表明pcDNA-VP2 DF-1细胞系构建成功,其中的目的蛋白VP2得到了稳定表达。这个细胞系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物质基础。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DF-1细胞上受体的分离鉴定通过提取pcDNA-VP2 DF-1细胞系和DF-1细胞系(对照)的细胞膜蛋白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2H11及protein A+G agrose相互作用,进行免疫共沉淀,再将沉淀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银染,找出差异蛋白条带;另外,将pcDNA-VP2 DF-1细胞系和DF-1细胞系(对照)进行充分裂解,取裂解蛋白上清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2H11及protein A+G agrose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SDS-PAGE电泳,银染,通过比较切取差异蛋白。将两种方法的差异蛋白合并,进行质谱分析。质谱结果得到近50种差异蛋白,然后将这50种蛋白进行分类,并分析各个蛋白的功能,特别对其能否作为受体参与病毒的感染复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筛选,认定HSC70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为疑似受体,这为下一步受体的鉴定和验证奠定了基础。3.HSC70和波形蛋白(vimentin)疑似受体的验证实验及相关分析(1):利用HSC70的抗体封闭DF-1细胞,然后进行病毒阻断实验,考察疑似受体得到封闭阻断后,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感染复制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预先将生长状态良好的DF-1细胞用HSC70抗体孵育,通过抗体中和封闭HSC70疑似受体,然后感染IBDV的细胞适应毒,48小时后通过观察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荧光定量PCR实验,Western-blot实验,取上清测定TCID50等,通过与阳性对照比较发现,随抗体浓度增加,抑制病毒的效果增强。主要表现为细胞病变减少,细胞中病毒蛋白表达量减少,病毒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病毒滴度同样下降明显。(2):通过HSC70抑制剂VER-155008作用于DF-1细胞,然后进行病毒感染抑制实验,本实验主要考察热休克蛋白70特异性抑制剂VER-155008对HSC70抑制后,对IBDV的感染复制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DF-1细胞用抑制剂孵育6小时,然后加入:IBDV细胞适应毒感染细胞,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不同时间段取上清测TCID50及免疫印迹实验,在与阳性对照比较中发现,由于实验组细胞在抑制剂作用后,细胞上HSC70受到大量抑制,导致不同时间段细胞中病毒滴度显著下降,细胞中病毒蛋白的表达也同步降低。(3):通过波形蛋白(vimentin)抑制剂丙烯酰胺作用于DF-1细胞,然后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进行病毒抑制实验。实验步骤如上:将DF-1细胞预先用丙烯酰胺孵育2小时,然后加入IBDV细胞适应毒感染细胞,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不同时间段取上清测病毒滴度并进行免疫印迹实验。同阳性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在丙烯酰胺作用后,其病毒复制能力下降明显,细胞中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4.HSC70和波形蛋白受体重建实验通过RT-PCR扩增出HSC70及波形蛋白的基因,然后将它们分别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空载体,然后再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SC70和pcDNA-vimentin转染IBDV非易感细胞MDCK细胞,48小时后,用MOI=5的IBDV感染细胞,7天后,取其上清及细胞裂解液测TCID50,感染正常的DF-1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发现TCID50为0,间接免疫荧光为阴性。表面看起来受体重建失败,但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HSC70体外表达能产生天然免疫,其介导分泌的I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而波形蛋白能形成“笼子”状结构,过表达的蛋白会将病毒隔离包围起来,阻止其进一步进入细胞内。
其他文献
有限元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和仿真设计。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商业软件提供的越来越多的功能,有限元法无疑是目前最主要的科学计算方法之一。但传统有限
植物中的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含有大量能量,而且这些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碳源,纤维素转化可能提供一种新的并且可选择的能源获取方式。由于纤维素分子本身的复杂性和商业化纤
酚氧烯基醚和酚氧烯炔醚类化合物,不但可以作为合成天然产物类似物和药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反应中间体,而且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方面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目前已报道的合成方法缺乏一定的原子和步骤经济性,因而,如何经济高效地构建这两类多功能的目标分子一直以来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本文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基于C-H键活化及串联催化策略,以过渡金属钯、铜为催化剂,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实现了苯酚对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为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材料,它可以实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实现电致变色器件的产业化,研究性能优良的电解质成为当前热点。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琼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同时研究了不同锂盐含量、加入无机填料的含量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城市交通轨道车辆,向高品质、轻量化、高速度方向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在交通轨道车辆上选用不锈钢车辆,不锈钢车辆初步形成规模化、批量化、主体化发展趋势。不锈钢车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密实度极高的干硬性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其优点主要为施工快捷、大量节约水泥、用水量少。碾压混凝土路面一般使用铺筑沥青路面的施工机械来摊铺、碾压成型。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会无法避免的产生大量石粉,而我国道路工程中对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有着严苛的要求,过多的石粉被冲洗后堆积成山,这既浪费资源,也会破坏环境。在现有研究中并未就石粉含量对碾压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进行研究,而在水利工程中
随着工业制造和国防建设的技术发展,如何在千米级的大尺寸范围内实现亚微米级的高精度距离测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工具,光学频率梳具有优于传统激光技术的
当前,二维材料的各向异性在光学和电学性质上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偏振光电和光探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能够用于实现器件性能的最优化。锆锗碲(ZrGeTe4)的直接带隙为0.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中微生物对于入湖污染物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洱海典型湖湾型(沙坪湾)和非湖湾型(周城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
在柠檬酸发酵生产中培养基主要由液化清液配置,清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发酵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取样离线分析的方式获得清液总糖、总氮等关键参数的值,采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