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1943-1945)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面沦陷,上海地区的文学也相应地结束了“孤岛”时期,并入了沦陷区文学的发展轨道。在经历了沦陷初期的沉寂以后,自1942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沦陷区的文学逐步活跃起来,其重要表现就是文学或以文学为主的杂志大量涌现,从而形成了以期刊为中心的文学生产。此时的文学创作在异族的入侵和统治下言说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日伪政权一方面制定并实施种种文化统制政策,以防范和扼杀一切抗日宣传,一方面又通过开展中日文化交流、扶植文学团体、创办刊物等方式营造“繁荣”假象,培植亲日文化势力,试图让沦陷区文学服务于其殖民统治和大东亚战争的需要,而大多数沦陷区作家在当局的高压政策下虽然不能直接反抗,但是也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曲折地表达抗争主题,这样一种控制和反控制就成了沦陷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图景。本文所要研究的《文友》杂志就是在1942年下半年开始的杂志出版潮流中出现的一份以文学为主的综合类期刊。这份杂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是以文学为主的综合类期刊,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文学之外的大量时事、经济、军事、字画、社会研究等文章,又有助于构建一个沦陷区文学生产的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二是它是一份有着日伪背景的文化期刊,这使我们既可以考察日伪当局的文化政策是如何体现在刊物的具体编辑和运作中,又可以分析沦陷区作家是如何隐忍、深藏地通过文学创作对殖民统治进行抗争。出于以上考虑,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文友》杂志所反映出的沦陷区作家的言说环境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并试图还原日伪政权与沦陷区作家对文学话语的相互争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文友》的创刊及刊物运作,是对这份杂志基本面貌的客观介绍;第二部分是《文友》的政治倾向和文化立场,这一部分注重考察日伪强权政策下沦陷区文学的抗争潜流;第三部分则联系时代和社会背景对《文友》中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介绍,由于《文友》只是上海沦陷区众多文艺类刊物的一种,过分夸大其对沦陷区文学的代表性不合实际,《文友》之所以进入本文研究视野在于其特殊背景和刊物性质所提供的还原沦陷区文学创作和发表环境的可能性,因此这一部分对《文友》中文学创作的研究不求面面俱到,只是选取几个典型现象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沦陷区文学某些侧面的理解。本文对《文友》的研究虽然不能涵盖上海沦陷区文学发展的全部特征,但是也是能够为沦陷区文学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史料和更多的观察角度的;事实上,也只有通过对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才能推动沦陷区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更加全面。
其他文献
农民工群体一直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近年来农民工回流趋势的增强,如何巩固我国的城市化成果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以前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一种扩张大
葡萄斑叶蝉是葡萄园的重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新疆、宁夏、陕西、河南及山东等葡萄产区。本文综述了葡萄斑叶蝉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学校教育科研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师的研究手段越来越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是研究数据的分析整理越来越倚重信息技术,而且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简称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钛及钛合金则是目前医学上常用的植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兼具两种优点的复合材料一直是近年来
在客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北京铁路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研究并实施了"旅客至上"的铁路客运经营管理新模式.文中阐述了该模式的研究背景、结构、实施措施,以及实施后取
碳/碳(C/C)复合材料是国际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的一种新型材料,兼具功能和结构特性,综合性能优异,作为骨修复和骨替换材料,极具应用前景。但它为生物惰性,为了发挥它的力学性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臣锴曰”历久弥新,今仍可持用解难,举三例四字以明:1)“疾”“病”二字,锴注胜于清代段玉裁注,揭示《说文》的“疾加”是“(病)危重”义;2)《说文》
<正>随着上海电网杨高监控中心的成立,上海电网的运行模式逐步过渡到大集控模式。泸定变电站被规划为上海第一座220kV智能变电站,介绍了五防系统采用何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分析
1923年初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文化革命思想。列宁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实现“重心转移”,以经济文化建设为重心;坚持党的领导;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扫除文盲、普
针对浙江众多中小五金制造企业自身制造资源缺乏、信息化程度低的特点,传统的制造资源和工艺配置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引入ASP平台下的制造/软件/电信运营商新产业链模式,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