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粘附分子(E-cadherin)、转录抑制因子Snail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比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cadherin和snail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以后研究snail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初步基础。方法:采用SABC方法即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内膜组织中E-cadherin、snail的表达情况,研究组为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标本40例(术后经病理确诊),其中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对照组为同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32例,其中增生期16例,分泌期16例。72例患者均为月经周期规则,手术前3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未采取上环避孕措施,无内分泌、免疫及代谢性疾病。比较两种因子分别在研究组在位、异位内膜以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因子在子宫内膜的同一时相、同一部位中的表达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E-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于胞膜和(或)胞质,其在研究组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在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正常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Snail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于胞核,其在研究组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在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E-cadherin在对照组正常内膜中分泌期的表达强度高于增生期,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研究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分泌期表达强度同样高于增生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nail在研究组在位、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中分泌期表达水平高于增生期,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两种因子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反向相关(相关系数r=-0.337,P=0.033),在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正常内膜,表明E-cadherin表达下降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转录抑制因子Snail在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并且与E-cadherin表达强度成负相关,表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转录抑制因子Snail的高表达抑制了E-cadherin的表达,导致内膜细胞间的粘附性下降,使细胞解聚,从而脱离正常生长位置而异位于子宫肌层。因此,对这两种因子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且为今后子宫腺肌病的非手术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