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Ⅳ)是其中的标志性功效成分。2020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通知,将黄芪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作为新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Ⅳ)是其中的标志性功效成分。2020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通知,将黄芪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作为新型食品原料,黄芪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尚不充分,存在黄芪甲苷提取效率低、食品加工条件下稳定性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黄芪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推广。本文对不同品种、部位黄芪原料中黄芪甲苷含量,其他黄芪皂苷转化为黄芪甲苷条件、黄芪甲苷提取工艺优化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发生产了一款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黄芪复合饮料,并通过动物试验对其功能进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优化了同时检测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的方法,利用该检测方法对适合食品加工的黄芪品种、部位等进行优选。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的线性校正系数R~2均大于0.99,检测限分别为0.006μg/mL、0.003μg/mL、0.002μg/mL,定量限分别为0.024μg/mL、0.015μg/mL、0.009μg/mL,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5%、3.7%、1.5%,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7%、1.2%、1.1%,准确度高分别为(94.1±4.3)%、(98.4±5.8)%、(96.5±1.9)%,该方法适于黄芪皂苷的检测。经检测,不同产地黄芪中三种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同时发现黄芪皂苷主要分布于黄芪表皮部位,因此黄芪侧根(根须)中的皂苷含量较高。陇西产区的黄芪侧根的三种皂苷总含量(黄芪皂苷Ⅰ(1.026±0.018)mg/g,黄芪皂苷Ⅱ(0.227±0.016)mg/g,黄芪甲苷(0.881±0.076)mg/g)高于其他品种,且价格仅为黄芪主根的30%~50%,优选为黄芪饮料加工的原料。2.优化了使用黄芪切片提取黄芪甲苷的工艺,探究了黄芪甲苷热稳定性规律:(1)为解决实际生产中黄芪粉末提取后的体系黏性大、料液分离困难等问题,本文将黄芪侧根切2 mm~4 mm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黄芪甲苷提取工艺:室温预浸泡120 min,氨水体积分数24%,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50 min,黄芪甲苷提取率达到(2.621±0.019)mg/g,略超过三种皂苷含量总和,即黄芪皂苷Ⅰ和黄芪皂苷Ⅱ较彻底地转化为黄芪甲苷,黄芪甲苷提取较为完全,另有少量其他皂苷转化为黄芪甲苷。中试放大试验中,三批投料共150 kg黄芪的黄芪甲苷提取率为(2.376±0.104)mg/g,与实验室结果较为接近,同时,料液分离时间由10 h~15 h缩短为10 min,提取效率显著提高。(2)本文对黄芪甲苷提取液在加热过程中的保留率(即黄芪甲苷热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在酸性至中性溶液中的热稳定性较碱性溶液好。经试验,将黄芪提取液真空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5%~50%,此时黄芪浓缩液pH<7.0,可去除提取剂中氨液。此时溶液中黄芪甲苷可以耐受更高温度、更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在食品的热加工过程中维持稳定。同时,这种除碱方式避免了使用大孔树脂洗脱除碱法造成的树脂颗粒残留风险,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的优点。3.研制了一款功效成分稳定、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黄芪复合饮料,对其稳定性及功能性进行了考察评价。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浓缩黄芪提取液添加量8.00 g/100 mL,浓缩枸杞汁添加量4.00 g/100 mL,山梨醇添加量10.00 g/100mL,浓缩猕猴桃汁添加量1.00 g/100 mL,黄原胶0.20 g/100 mL。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试验,按1200包装单位投料,产品感官评分为(94.7±1.4)分,与实验室结果较为接近。经检测,产品贮藏全周期(18个月)内黄芪甲苷含量保持90%以上,稳定性较好。利用ICR小鼠考察黄芪复合饮料产品缓解体力疲劳及抗氧化功能发现,中剂量(10.50g/kg·Bw)与高剂量(21.00 g/kg·Bw)黄芪复合饮料均可显著提高力竭小鼠体内血乳酸消除速率、肝糖原含量(P<0.05),高剂量黄芪复合饮料还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肌糖原含量、降低血乳酸生成速率,即黄芪复合饮料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自制饮料具有抗氧化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总抗氧化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P<0.05),并明显降低小鼠机体丙二醛、肌酸激酶水平(P<0.05)与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其他文献
加工番茄作为重要经济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种植范围广泛,目前已在新疆等西北地区规模化种植。为节约人工成本,加工番茄在成熟时大多采用机械化采摘,因而所收获的番茄果实中通常有10%~20%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这些未完全成熟番茄会对番茄酱等产品的色泽、风味等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在加工前被筛选出来并废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对筛分出的未完全成熟番茄进行系统的品质特性研究,将其中有利用价值的一部分原
DPP-Ⅳ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食源性DPP-Ⅳ抑制肽也因其高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DPP-Ⅳ酶可特异性地水解NH2端第二个含有Pro或Ala残基的肽,而羊皮胶原蛋白富含Pro,具有制备DPP-Ⅳ抑制肽的潜能,并且我国目前废弃羊皮资源浪费严重,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压力。因此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羊皮胶原蛋白作为DPP-Ⅳ抑制肽前体蛋白的潜力、从羊皮中提取DP
大米蛋白(Rice proteins,RPs)是公认的优质植物蛋白,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低过敏性等特点。但因其主要成分谷蛋白存在大量的二硫键交联和疏水作用导致溶解性低下;因而造成其商品化应用程度不高。常规提高RPs溶解度的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手段存在破坏蛋白质结构、价格昂贵、可控性差、操作繁琐、得率低等缺点。本研究利用非共价改性手段,通过p H循环的方式制备出了亲水性的RPs-鳕鱼蛋白(Cod pro
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属于内源性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奶量等作用,在畜牧业中被广泛滥用,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诱发性早熟、生殖功能障碍等疾病。牛奶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之一,是人体接触雌激素的重要来源,因此,其安全检测对人体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牛奶基质复杂且雌激素在牛奶中含量较低,分析检测前需要进行萃取等预处理。吸附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重要因素,共价有机骨架
无环鸟苷类似物常常被非法添加于畜禽养殖中从而产生药物残留,继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构建无环鸟苷类似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无环鸟苷类似物分子量小且免疫原性弱,使得制备抗体的难度增大,因而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元件用于无环鸟苷类似物的快速检测。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技术获得的一种单链寡核苷酸分子,具有批次间差异小、靶标范围广、稳定性好、易于体外合成和修饰等优点,
多孔淀粉作为一种无毒且经济的吸附剂,由于其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负载量大而被用作药物载体、污染物吸附剂和膳食补充成分包封剂。然而,多孔淀粉的高孔隙度结构导致其颗粒强度和稳定性较差,淀粉的强亲水性也严重制约着其对疏水性成分的装载。本课题采用化学交联法将吸附性能优良并具有刚性分子结构的β-环糊精(β-CD)引入淀粉结构,结合生物酶解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孔交联淀粉。该改性淀粉具有良好热稳定
钙缺乏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营养问题,而补充钙制剂对维持骨代谢平衡、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等骨骼代谢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食源性钙离子结合肽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新型钙制剂,具有正向调控骨代谢、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的潜能。然而,目前关于植物基钙离子结合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其活性组分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此,本论文以黑豆蛋白为对象,借助酶解技术和特征指纹图谱,鉴定并解析钙离子结合肽的结构及
近年来,在食品中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和违规添加工业染料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快速、高效、精准检测合成着色剂和工业染料在食品中的添加情况,本论文依据相关标准、法规和文献,选取了11种我国允许添加的合成着色剂、15种禁用的工业染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草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完善了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前处理方法
上海展览中心原本已经有办公场所、画廊等等应用。当这座建筑修缮之后,围墙打开,相信会有更多上海市民走近甚至走进这座建筑。只有一代代人真正进入到历史建筑中去,才会真正爱上这建筑,珍惜这建筑。一半是偏白的淡色,一半是偏黄的深色,如果不仔细比对,还看不出来。这就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与延安中路之间的上海展览中心主体建筑2022年2月初的模样。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修缮施工,一部分建筑已经完成外墙的修
稻米产业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近年来,按照“打造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规划,全省全力推进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发展。筛选优质稻米品种,提高大米食味品质,加强优质稻米生产的任务十分重要。当前,江苏省常规水稻种植类型为软稻(半糯粳稻)和普通粳稻。其中软稻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2%-13%)、食用品质佳的特点,近几年推广面积达到江苏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一半。目前我国稻米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和广泛性,无法客观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