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美学关照与得失—“三美论”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三译本的比较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种由严格的韵式、五音步、抑扬格组成的十四行诗体,自二十世纪初被引进中国,中国翻译界就从未停止对其进行翻译和研究。仅从10余个中文全译本来看,中国的译者已在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道路上历经探索,尝试了多种不同翻译方法。然而,回顾以往的翻译研究,大部分人从音律、风格、修辞等角度对其译作进行分析,却很少有人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理论对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从而揭示不同译者对十四行诗美学特征的再现程度,及二十一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诗歌翻译所呈现的新指向和所要遵循的规律。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系统继承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精髓,其中“三美论”以“美”为追求原则,打破了传统的“以信为本”的翻译思想,集中体现了当代诗歌翻译的美学要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三个中文译本即施颖洲译本、屠岸译本和曹明伦译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三位译者身份不同,对原诗的形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再现。本论文首次在“三美论”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对三译本的具体翻译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研究三位译者在“意、音、形”三方面的美学关照与得失,并试图得出结论:首先,三译本对美学的关照点不同,因而美学得失程度也不同,其中曹明伦采用创造性的翻译方法,充分发挥了译入语言的优势,在总体上对原诗美学特征的再现程度最高,符合当代诗歌翻译规律。其次,随着二十一世纪中西文化的加速融合,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应该更加宽容,以促进其发展,并为中国诗歌创作注入源泉。
其他文献
小说源远流长,却又成熟较晚,所以它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得以吸取各种文学之长,熔铸各种艺术手段,因此它一直是被广泛使用和欣赏的一种艺术类型,而小说的创作则是人们一直密切关注
随着中国日益加快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确定了“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对于不同国家、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03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为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销售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
一般汽车应用中的高性价比电子串行通信功能已采用了LIN协议.作为新出现的行业协议之一,LIN为汽车系统的设计师提供了重要的规约,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本文针对LIN物理
索尔·贝娄毋庸置疑是当代最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以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三次美国全国图书奖、普利策奖及第一位获得国际
在充分集成的LIN 2.0从属器件UJA 1023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多种电子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按照LIN 2.0进行配置,保证了其“即插即用”特性.即使是对在现场服务维修、替换工作中使用
个人计算机一直都是通过模拟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网络世界,消费性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配备调制解调器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这种情形已持续好多年.虽然ADSL和缆线调制解调器等宽带服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的时代,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学习和使用英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
语序既是语言的一种结构规则,也是语言使用者们者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所有人类语言的句子结构都按照一定的信息组织原则呈线性顺序排列。但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当中,违反常规
补偿开关电源的控制环路非常困难,电源设计人员努力用尽可能高的带宽来设计稳定的控制环路,以加快系统的瞬态响应.而光耦合器的潜在限制因素会造成环路不稳定性,这就限制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