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2030年将达到68%左右,2050年将超过80%。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各地差异显著,城镇化的起点有高有低,再加上发展速度快,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如在宏观层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两极化不断加剧;在中观层面,留守人口激增,社区中家庭矛盾增多;在微观层面,个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城镇化的本质的是人的城镇化,更是农民的城镇化,其推行过程与农村妇女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于大多数的家庭而言,家庭的收入仍旧主要是来自男性的非农业收入,所以在完成城镇化之后农村妇女的发展必定会面临诸多的改变和挑战。对此,本研究以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等为切入点,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对农村妇女进行介入干预,链接相关资源,搭建社区自组织,提升农村妇女的社区参与程度,提升她们在社区当中的地位、加强其作用,增强妇女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改变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行动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本研究采用Gerald Susman(1983)所提出的行动研究模型作为研究的主要框架,将行动研究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问题的发现与界定。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到当地留守的大多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他们的兴趣爱好亟待发掘、在社区事务上亟待发挥余热,但是他们缺乏社区参与的途径和能力。第二环节是制定行动计划。本文以增强权能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通过组建农村妇女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推动其社区参与。第三环节是开展行动计划。开展行动计划包括四个系列,一是招募志愿者——成立“施家大姐”志愿者服务队,二是助人自助‐为爱增能——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培养志愿者骨干,三是先锋在线‐与爱同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参与,四是多方联动‐筑爱施家——链接相关资源,实现社区参与的可持续性发展。第四环节是评估。一方面对行动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的收获与改变。第五环节是总结、反思与建议。对整个行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