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及丝兰(Yucca,Y)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SB及Y,确定其促进哺乳犊牛生长的最适添加剂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K99对新生犊牛进行攻毒处理,探究日粮中添加SB、Y及SB与Y的组合对哺乳犊牛生长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探究SB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n=10)。从4日龄开始饲喂SB,各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g/d SB(SB0)、15 g/d SB(SB15)、30 g/d SB(SB30)、45 g/d SB(SB45)。试验进行至60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1)随着SB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日增重呈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P=0.066),且SB30组在数值上最高。2)随着SB剂量的增加,犊牛瘤胃液中氨态氮含量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3)随SB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血清中丙二醛含量线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4)随SB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呈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P=0.097)。本试验条件下,SB最适添加剂量为30 g/d。试验二:探究Y对哺乳犊牛生长、瘤胃发酵、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n=10)。从4日龄开始饲喂Y,各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 g/d Y(Y0)、3 g/d Y(Y3)、6 g/d Y(Y6)、9 g/d Y(Y9)。试验进行至60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1)随着Y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日增重呈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P=0.057),且Y9组在数值上最高;哺乳犊牛粪便评分呈线性降低(P<0.05)。2)随着Y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呈线性增加(P<0.05)。3)随着Y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线性增加(P<0.05)。4)随着Y剂量的增加,哺乳犊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及免疫球蛋白G浓度线性增加(P<0.05),且Y9组在数值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Y最适添加剂量为9 g/d。试验三:本试验利用致病性大肠杆菌K99对哺乳犊牛进行攻毒,探讨在其饲粮中添加丁酸钠(SB)与丝兰(Y)对其生长和健康的影响。试验选用4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trl);SB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SB;Y组饲喂基础饲粮+9 g/d Y;SB+Y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SB及9 g/d Y。在犊牛7日龄时进行大肠杆菌K99攻毒,试验进行至14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1~7日龄时,与Ctrl组相比,SB+Y组可显著降低犊牛日采食量(P<0.05)。2)11日龄时,试验组犊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trl组(P<0.05),14日龄时,SB+Y组犊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trl组(P<0.05)。11日龄时,Y组具有提高犊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趋势(P=0.088),SB+Y组可显著提高犊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7日龄时,与Ctrl组相比,Y组有降低犊牛血清中丙二醛含量的趋势(P=0.050)。综上所述,哺乳犊牛处于大肠杆菌K99攻毒的应激模式下,SB与Y单独添加均可提高犊牛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腹泻,但对犊牛的生长性能没有影响。SB与Y的组合添加可提高犊牛的抗氧化能力,但降低了日采食量同时增加了犊牛腹泻,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