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设计”:新艺术形态下的设计意识变革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思想决定其行为意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亦是如此。设计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新思想、新意识引导出无数新的设计风格。18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打破了大工业生产造成的设计颓败,20世纪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打破了古典主义对欧洲艺术形式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设计虽然起步较晚,却也在大量学习和探究西方设计经验的同时,迸发出许多新思潮,它们推动着中国设计意识的一次次变革。本课题以2006年上海“超设计”双年展为研究主体,通过对“超设计”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纳,以及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比较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与历史现象相结合,剖析“超设计”双年展设计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发生模式和组织形式,以此探究出新时期设计意识的变革以及它对新时期中国设计风格的影响。第六届上海双年展在前五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视野立足于本土面向全球境域,以“超设计”为主题,针对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元素——设计,就是为了探索设计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美学形式和社会模式的复杂、交错的内涵。“超设计”充分展现出了上海双年展作为中国设计实力的代表与国际设计交流的文化品位。设计,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展示其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它还渗透着包含艺术价值的美学意志。设计不仅是创作一件作品,同时它还指向了了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从这一层面来看,设计走向“超设计”的时代。本文着重探讨设计意识的“超”,主要从以下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对此课题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着重阐述设计意识的概念以及“超设计”一词的产生背景,并对历史中出现的“超设计”现象进行分析;第三章对“超设计”双年展中的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新时期设计意识的变革;第四章对“超设计”意识引领下的新设计意识判定标准进行研究。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超设计”对中国当代设计风格产生的影响以及这次双年展引发的一连串设计思考。
其他文献
艺术是想象性的创造活动,艺术家是这一活动的主导者。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家始终在场,其作为在场的主体的行迹随处可见,并以自我表现的方式固化于作品之中,或隐或显。沃尔夫冈
期刊
学位
本论文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似曾相识”为代表的文化个性缺失现象,重点从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两种“错位”文化语境间的交流出发,分析作为交
大数据时代下新技术所带来的人机交互模式的发展,与移动社交相伴而生的更加自由随意的交往方式,让我们开始更多地聚焦于界面设计如何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并开始关注认知心理对用
本文以使室内设计由传统的二维、三维设计向四维空间设计发展为目的,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四维空间思想应用于室内设计的表现力,强调人在行进中的知觉体验。以知觉现象学为理论依据
Computer-aided protein-coding gene prediction in uncharacterized genomic DNA sequen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biological signal processing.A mod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继续2010年井喷增长势头,据广电总局数据显示,全年实现票房131.15亿人民币(含城市院线市场、二级市场、农村市场),比去年增长28.93%;城市影院观影人次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