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不同病变程度下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与正常对照组(Normal)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含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及红花黄色素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探讨传统医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治疗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其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想可以弥补西医治疗整体关注不足的缺点,中西医结合能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及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选择已诊断为SAP患者36例, UAP患者46例,AMI患者45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予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将研究组按病变程度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主要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培哚普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治疗8周)和红花黄色素干预组(标准治疗+红花黄色素100mg/d),药物干预前后均行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参数的检测。利用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SAP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UAP组、AMI组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UAP组、AMI组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明显高于SAP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高于UAP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红花黄色素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红花黄色素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红花黄色素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红花黄色素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红花黄色素干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花黄色素干预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MMP-9、血小板聚集率、hs-CRP值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T、MMP-9、hs-CRP、血小板是CH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因素,检测血浆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判断CHD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从一个侧面反映CHD的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②随着病变加重,血浆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含量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上述参数对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③红花黄色素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能抑制内皮素的释放,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抗炎、抑制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