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发表了很多时论文章,为后人留下了总计一千二百万余言的煌煌著述,为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近代史学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卓著。本文以“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为题,一方面,冀图从学术渊源、治史方法、史学观念、著述特色等角度对吕思勉史学作一整体性的把握;另一方面,则将吕氏史著置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社会、学术背景之中作比较、归纳的纵深考察,从而衡量其在近代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第一章“吕思勉的学术渊源与为人为学”,从求学经历、时代环境、个人品性三个方面讨论吕思勉其人与其学,藉此阐明吕思勉的旧学新知与他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探讨吕思勉的治学方法与思想观念,概述吕思勉在治史方法与经世思想上的具体见解与做法,并说明:作为二十世纪新史学家的吕思勉,其新史学成就,既得益于他对新观念与新方法的积极领受,也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考察吕思勉编著或主编的史学著作。第四章“吕思勉与中国通史编撰”,主要结合二十世纪前半期史书编著与通史研究的整体情况,阐述吕思勉编撰史书的理念与方法,讨论吕氏史著所具有的风格与价值。第五章“吕思勉与《古史辨》”,考察了吕思勉参与编著《古史辨》的过程,并探析了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理论的异同。第六章“吕思勉的治学历程与新史学贡献”,从治学历程、治史取向、学术地位等方面总结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新史学的关系,考察他由博返约、自专趋通的学术历程,剖析他的治史宗旨与治学取向,最后则分析他的学术地位及其所倡导的“绝去名利之念”的多层意涵。
其他文献
安塞油田三叠系油藏微裂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易造成注入水沿微裂缝快速推进,而使油井水淹,产能损失,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封堵裂缝及高渗透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注水开发
基于深度学习核心要素,构建了包括文本处理、高阶思维、资源库和任务管理4个要素、13项关键能力及其对应的外显能力指标的深度阅读过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设计了阅读
目的:关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尽管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于不稳定爆裂骨折,外科治疗是必须的,但是对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还是有不同意见。一般的意见是尽可能的通过短
“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高职高专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双师型”教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利用效益较低,而市域土地资源利用位于关键的层次,如何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市域土地利用效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已
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跨组比较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企业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民国书法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书法继承清代遗韵而又风格迥异。中期,名家辈出,大多书家对碑学、帖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见解,同时采取了兼收并蓄、尚古出新的明智之举,形成了民国书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药家鑫案”、宣称“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等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件让人们义愤填膺且惊呼:“当今大学生怎么了!”大学生犯罪违法事件
我国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存在将公共安全教育降解为个人安全教育的倾向。本文从公德教育角度考察教师对公共安全“公共性”的理解以及安全教育中公共立场的引导方式,揭示公共安
该文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用0.20%、0.40%、0.60%的纳他霉素分别与1%壳聚糖复合对采后果实进行了涂膜处理,并以蒸馏水处理(CK1)和单一的1%壳聚糖(CK2)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在0℃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