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也带来了流动儿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表现在他们的学业方面。正处于学龄期的儿童不能很好的管控自己,随着课业难度的加深导致他们逐渐出现了学业消极情绪。学业消极情绪给流动儿童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现阶段的表现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不理想;此现象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可能循环和他们父母一样的生活方式。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家庭对流动儿童的学业消极情绪关注较少。基于此背景,笔者选取了昆明市流动人口占比最多的C社区作为研究点,以H机构中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筛选出具有学业消极情绪的流动儿童,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他们开展关于调节学业消极情绪的小组活动。经前期评估,H机构中的流动儿童学业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无助感和苦恼感,为此,笔者以前测得分较低的8位流动儿童为对象组成“向上小组”,以认知行为理论和学业情绪的认知动机——控制价值理论为支撑开展14次小组活动。特别是加入了学业情绪的认知动机——控制价值理论以多视角、跨学科的方式为社工在调节流动儿童学业消极情绪方面提供了新方向。通过14次小组活动,8名组员经后测结果显示学业消极情绪的分数都有明显的提高,组员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表明短期的小组活动对于调节流动儿童学业消极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社工和组员在小组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也体现了及时反馈环节在小组过程中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流动儿童学业消极情绪的调节应该发挥社工机构的重要作用,发挥其对社区、家庭、学校的资源链接功能,只有各方的相互配合才能够更做到缓解他们的学业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