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步入了黄金增长时期。在低成本比较优势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形成了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于是,在国际收支中连续出现了双顺差,外汇储备数额不断增长。同期,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投放了不少的人民币流动性。近年来,从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中,我国已持有外汇储备数额有接近4万亿美元的规模,如不能够恰当地协调好如此大额的外汇储备和中央银行需要制定及实施的货币政策二者间的关系,无疑会对商品市场及金融市场等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当下,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金融改革:如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时,需要更加关注外汇储备缓冲作用及其影响作用。一、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口、外汇储备、狭义货币、物价水平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首先在理论部分进行分析出口、外汇储备、狭义货币、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其次,通过运用2002至2015年间的月度数据采用分段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实证检验。再其次,从实证结果得出各个期间内的影响效果。且再结合当时具体的宏观经济现状,对比三个期间内导致影响因子发生变化的原因。结论是外汇储备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效果明显,并且在不断变化,但是对物价水平构成影响的还有生产成本叠加、宏观货币政策预期不稳定、产业结构性矛盾、市场化改革不完全等因素。最后,本文作出政策建议:一、改革及完善汇率制度。二、放宽外汇储备使用原则。三、发挥市场、政府间互补作用。四、完善对市场的预期引导。五、依靠货币政策锚,降低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六、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