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同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并难以根本扭转。如何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大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事关全体人民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事关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能否真正实现,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展开论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两极分化和尖锐社会矛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面临的困惑。进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即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未来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第二部分,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入与生俱来并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共同富裕观。毛泽东共同富裕观的内涵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包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根本原则;先富带后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社会主义制度要避免两极分化。江泽民的共同富裕观包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高度重视和注意解决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胡锦涛的共同富裕观包括: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第三部分,在分析我国当前财富分配不公的严重情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共同富裕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命力的重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当前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几种观点,而后又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藏富于民;“提低、扩中、调高",更加注重公平;注重顶层设计在全面改革中形成合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最后是结语部分,概括总结全文。总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当代中国的共同富裕实践,并对这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