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的作品根植于古老深厚的中华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谨的想象空间,写作思维新颖独特,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因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莫言2012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之所以能登上世界文坛的最高领奖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翻译,其中葛浩文的英译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葛浩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开始翻译苏童、莫言、贾平凹、白先勇、王朔、萧红等二十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是目前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之一。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的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其地位一直屈居于原文作者之下。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译者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译者的地位也逐渐从边缘位置走向中心。事实上,译者的主体性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译者的兴趣爱好、审美标准、翻译目的和意识形态等都会影响译者对原语文本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使译者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原文进行改写与操纵。本文以《生死疲劳》英译为例,探析葛浩文的译者主体性问题。研究发现,葛浩文在英译时其主体性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主体性的凸显,二是主体性的抑制。一方面,葛浩文立足于西方文化,不仅要考虑目标语读者对译本的可接受性,而且又深受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因此他在翻译时使用了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采取了删减、增添、加注等翻译手段,其译者主体性彰显无遗。另一方面,葛浩文又不得不受制于英文编辑、出版社和评论家,这些“赞助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葛浩文主体性的彰显,促使他在翻译过程中须考虑英语读者的审美趋向、经济效益等超文本因素。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只侧重译者主体性的彰显,而对主体性被抑制的情况缺乏足够关注。本研究兼顾译者主体性的正反两面,试图对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售电侧改革的不断加强。在中发[2015]9号文及后续的六个配套文件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直接打破了国
本文提出新型大型船舶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案。通过检测大型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负荷电流和电网侧电流,并比较两者的差值,把偏差输入到变压器预充磁装置的控制模块,使控制信
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网球管理中心进行了体制改革,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这种体制实现了举国体制和纯粹职业化的融合。中国网球选手李娜从此开始了单飞并不断取得可
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考察,可以发现,资本、资源和技术三股力量正在冲击着我国的教育出版业,引起了教育出版行业的结构改变,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们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中学语文"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本国低碳经济,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然会在国际低碳发展中起
<正>本刊讯日前,一种独具创意、寓教于乐的职业体验式教育植入营销模式正扑面而来,并引发企业界、营销界和传媒界的广泛关注。1月27日,由中国品牌策划研究中心、广告导报杂志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从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但社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租金国家、自产国家向现代税收国家转型的阶段,税收型财政要求政府全面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求信息透明以接受纳税人的评价和监督。政府和公众之间交流
歌剧《悲怆的黎明》是新世纪中国第一部原创歌剧。该剧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特殊背景下,用“爱”与“死”两大文学主题构成交织起伏的情感线和生命线,塑造了一群忘我牺牲的青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