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砷(A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高毒性重(类)金属元素。三价砷(As(III))是毒性和迁移性最强的砷形态之一,常出现在酸性矿山废水和地下水之中,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酸性矿山废水沉积物发现的施氏矿物是天然优良的砷吸附剂,但其存在酸性条件下对As(Ⅲ)吸附性能较弱且无法对As(Ⅲ)氧化降毒的问题,并且在中性环境中易受Fe(II)诱导还原重结晶,不利于As(III)的长效去除。本文针对上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A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高毒性重(类)金属元素。三价砷(As(III))是毒性和迁移性最强的砷形态之一,常出现在酸性矿山废水和地下水之中,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酸性矿山废水沉积物发现的施氏矿物是天然优良的砷吸附剂,但其存在酸性条件下对As(Ⅲ)吸附性能较弱且无法对As(Ⅲ)氧化降毒的问题,并且在中性环境中易受Fe(II)诱导还原重结晶,不利于As(III)的长效去除。本文针对上述施氏矿物在不同水环境中存在的应用缺陷,制备了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材料(Mn Ox@Sch),研究了其对As(III)的去除性能和作用机理。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实验室合成施氏矿物(Sch)为基础,采用液相沉淀的方法合成锰含量不同的Mn Ox@Sch,命名为Mn Ox@Sch-1,Mn Ox@Sch-2和Mn Ox@Sch-3。固相表征显示Mn Ox@Sch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等电点。锰氧化物在施氏矿物表面形成壳层,施氏矿物的晶型结构和官能团得以保留且增加了Mn-O特征官能团。(2)对比Sch和Mn Ox@Sch-2在酸性(p H=3)条件下对As(III)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反应前后液相组分及固体产物,探究Mn Ox@Sch在酸性条件下去除As(III)的反应机制。研究表明Mn Ox@Sch-2投加量为0.5 g/L,As(Ⅲ)初始浓度为1 mg/L条件下As(III)平衡浓度仅为2.42μg/L,去除率为99.8%,优于Sch(72.5%)。材料对As(III)去除效果随锰含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受p H变化和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动力学分析表明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及颗粒内扩散过程。吸附过程中锰氧化物壳层将不带电的As(III)氧化为带负电的As(V),从而产生静电吸附效应。As(V)经过颗粒内扩散与材料活性位点发生表面络合,与施氏矿物结构内SO42-产生配体交换作用。(3)对比分析Sch和Mn Ox@Sch-3在缺氧中性(p H=6)条件下与Fe(II)的反应固液相产物,探究Mn Ox@Sch在缺氧中性富Fe(II)环境中的稳定性能和机制。研究发现Fe(II)可诱导施氏矿物还原重结晶为纤铁矿。相变反应程度随Fe(II)浓度和反应时间增加,并导致高达71.2%的SO42-从固相中释放。负载锰氧化物后材料释放硫酸根速率明显下降,释放量保持在总量的40%以下,且矿物未发生明显相变,其原因为锰氧化物壳层阻隔了施氏矿物内核与Fe(II)的接触,切断了电子传递路径,从而抑制了矿物的还原溶解重结晶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比Sch和Mn Ox@Sch-3在缺氧中性条件下Fe(II)对As(III)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II)对Sch去除As(III)无明显抑制,但经过Fe(II)诱导还原重结晶后Sch对As(III)去除效率相比未处理组(95.8%)大幅下降(最低为44.7%),下降幅度与相变程度有关。固相表征表明Fe(II)可在施氏矿物吸附As(III)过程中诱导施氏矿物还原重结晶为纤铁矿,矿物溶解后吸附的As(III)通过共沉淀作用被重新固定,但二次矿物对As(III)的吸附能力下降,不利于As的持续去除。Mn Ox@Sch-3的锰氧化物壳层可氧化去除Fe(II)和As(III)。反应生成的Fe(III)和As(V)存在共沉淀机制,提升了As去除速率。由于施氏矿物内核在与Fe(II)反应后得到保护,因此长时间Fe(II)预处理对材料去除As(III)无明显影响。As主要以As(V)的形态吸附于Mn Ox@Sch-3中,且矿物相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可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高效氧化吸附As(III),且可在中性环境中抑制Fe(II)对施氏矿物的还原重结晶作用,可为施氏矿物及其改性材料应用于砷污染水体的净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5G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信息化格局的剧变,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应用领域。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5G网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例如,5G基站等网络设备的部署规模与建设速度难以满足飞速增长的数据流量与用户业务需求。因此,在相对有限的范围内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受到网络结构的制约,必须依赖基础网络设施进行资源分配,面对5G网络复杂应用场景时的适应性较差。为了
碳纤维增强尼龙因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耐高温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和电子电器等领域。通过添加适量的碳纤维,可以显著提升尼龙的力学性能,但是同时也降低了尼龙的流动性和成型性。目前,虽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增强尼龙制品,但是碳纤维含量对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注塑成型中熔体的流动规律和纤维取向等机理问题亟需探索。鉴于此,本文以碳纤维增强尼龙为研究对象,通过稳态和动态流变实验,研究碳
对国内外大停电事故的分析表明,其原因多是少量输电元件故障退出运行造成大规模潮流转移,进而引发连锁故障,最终导致大停电。随着电网规模扩大、电网各区域互联性增强以及电力市场迅速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源渗透率的提高,电力系统静态安全稳定分析的难度也日渐增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辨识出电网中可能存在重过载风险的输电断面,并判断断面的安全风险,是电网安全分析的重要课题。论文以输电断面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工作
结直肠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病理图像作为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基于病理图像的诊断主要依赖病理科医生的主观判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误诊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减轻医生病理诊断的负担,减少结直肠癌患者的误诊率,使用计算机辅助病理诊断势在必行。然而病理图像存在总像素量巨大,组织种类多等特点,无法简单直接放入计算机分析。在以往方法中,需要医生对病
含氟丙烯酸树脂通常含有长的全氟烷基链(CnF2n+1-,n≥8),其最终氧化降解产物一般为全氟辛酸类化合物(PFOA),由于PFOA具有生物累积性与生殖毒性,欧盟已经开始限制PFOA-相关物质的使用。全氟己基(C6F13-)可以作为长全氟烷基链(CnF2n+1-,n≥8)的代替结构,但是以全氟己基(C6F13-)作为功能结构的丙烯酸树脂的表面能较高,无法提供足够的疏水拒油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
随着非视觉光生物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光通过人眼非视觉通道参与调节人体体征、激素分泌和昼夜节律等人体生理功能,对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因此照明工程须更专注于光源对人体的综合影响,设计出更加智能健康的个性化照明系统。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新一代绿色光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温度是影响光源质量的重要因素,自身发热和外界极端环境使LED工作温度发生变化,引
中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铁路交通建设取得尤为突出的成就,铁路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公共安全问题。目前铁路安全问题的排查仍然主要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铁路人员也存在比较大的安全威胁。为了提高铁路安全问题排查效率的同时更好的保障铁路人员的安全,本文提供了两个解决措施:一是通过监控视频对铁路人员的位置进
类人机器人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外观和身体结构,随着嵌入式、神经网络、传感器等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类人机器人同时也拥有着非常智能的感知系统和执行系统。类人机器人相对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更亲和、更智能、更轻量的优点,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类人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并制作一款具有多自由度、多模态的类人机器人实体。在实际应用中,类人机器人需要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比如拿取物品、操作开
电动汽车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是未来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其健康状态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完善成为了众多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实际应用场合的电池健康状态快速检测仪,该检测仪不仅成功检测了锂电池的健康状态,而且兼顾了检测过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经济性。首先,本文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和内阻特性,随后介绍了4种常用于分析电池内阻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
由于城市常规公交的粗放式单一化发展,难以匹配不断扩展的城市空间以及乘客对于可达性、出行效率、服务品质等出行需求,发展多元化高品质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定制公交作为兼备灵活性与集约性的公交系统,以可靠性强、高效率、高品质的定制化公交服务集约式满足出行时空相近的乘客需求,为城市交通系统注入活力。定制公交是一种以乘客需求为导向而规划设计的公交服务方式,它主要通过媲美小汽车的高品质服务以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