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美的历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经典美学都将“机器”视为丑的化身。然而在近代,它却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由“丑”到“美”的华丽转身。这无疑与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目前,国内关于“机器美学”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艺术思潮,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个人英雄式的历史“言说”。然而,如果站在工业时代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机器美学的发展,几乎是与工业现代化相伴而行的。而这种风格化的认识、记述式的研究和表面化的分析,进一步导致我国建筑创作长期停滞于一种形式模仿的状态。当下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深刻理解工业时代“机器”的美学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力图从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经济模式等方面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系统地探寻和还原机器是如何逐渐进入人们审美视野,并逐步确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标准的历史过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越来越多,其相关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作为城市活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往往对其附近整个片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商业综合体的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然而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老城区大多数学校建校于改革开放前后,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病”问题也更加凸显。针对我国居民短暂离开城市的现象,本文提出“浅‘逆城市化’”现象。乡村旅游是“浅‘逆城市化’”现
街道作为一种线性空间,自古以来就担任着通行和交往的双重功能。街道是城市的“发生器”。城市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交往,而街道,便是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出现严重的支付性短缺。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有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增加保障性
我国关于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肇始于以传统城市存在模式瓦解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北平,有着璀璨一世之帝都命运,又直面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推进,是承载保护与发展的先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较快提升至2015年的56.1%)。但与此同时,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值从1978年的2.57扩大到20
学位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建设急功近利,忽略了城市内涵的经营和风貌特色的塑造,导致我国众多的城市已经陷入了城市风貌特色危机,城市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没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