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经典美学都将“机器”视为丑的化身。然而在近代,它却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由“丑”到“美”的华丽转身。这无疑与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目前,国内关于“机器美学”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艺术思潮,进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个人英雄式的历史“言说”。然而,如果站在工业时代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机器美学的发展,几乎是与工业现代化相伴而行的。而这种风格化的认识、记述式的研究和表面化的分析,进一步导致我国建筑创作长期停滞于一种形式模仿的状态。当下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深刻理解工业时代“机器”的美学精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力图从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经济模式等方面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系统地探寻和还原机器是如何逐渐进入人们审美视野,并逐步确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标准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