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 : 47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转变为大众模式,大学本科招生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从1997年开始,国家彻底结束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完全过渡到由劳动力市场来主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由“国家分配”完全转变为“自谋职业”、“双向选择”等。大学招生规模短期内的迅速扩张与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变共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无法完全通过正式制度来满足,为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运作提供了空间。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在相同的教育水平下,社会资本的使用将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地位的获得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有的学者指出,阶层背景对个体地位获得上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大学毕业生谁拥有的社会资本多,谁在就业中就会处于比较优势,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对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在大学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其专业能力应该没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仅仅一个特殊的就业机会,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通过好的职业地位实现人生的向上流动。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大部分研究将问题的出发点定位在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上,从宏观角度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规模与结构的匹配程度,并试图通过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来探求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具体措施。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在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过程中,以大学毕业生拥有的社会资本为研究出发点,从微观角度重点分析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过程,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社会行为和背景的研究,探讨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微观个体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间的结构关系。为了更好地研究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关系,本文于2011年5月,分别在武汉和大连的6所高校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取1345份有效样本。基于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结合文献的综述研究,文章确定了社会资本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表征指标,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社会资本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从地位结构观的角度出发,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后致因素(人力资本)纳入模型,研究两者交互作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影响,即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心有正向影响,但是对求职的努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负向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之间的因果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证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有正向直接效应,且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产生间接正向效应。从网络结构观的角度出发,本文研究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首先,从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形式出发,研究强、弱关系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证实了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强关系的凸显;其次,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研究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能否就业的影响,即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量”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之间的因果关系,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拥有的”和“可能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影响。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之间是互相补充的研究范式。鉴于此,本文将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结合起来,通过阶层分析的理论和测量方法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结合,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状况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基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强关系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形式不同;其次,通过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关系网络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果关系机制,提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社会关系网络越丰富,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越高。
其他文献
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可将该时期划分为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均衡统筹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文章以区域发展差异为研究核心,为明确导致其渐
随着我国城巿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城巿的发展表现出无度开发、肆意扩张的态势,并伴随城市生态失衡、城市功能失调等众多问题。城市边缘区紧邻城市,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区域。如不对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建设中大量的旧有城市痕迹被全盘抹杀,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任何地域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不仅失去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1的交通方式。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
认知科学是二十世纪以来的前沿科学,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两者之间具有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研究和语言学的边缘交叉学
目前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中医药证候研究及治疗方面尚属空白,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资助下,通过理论研究,分析艾滋病相关性
目的: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伴有剧烈的瘙痒的损容性的伤害,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有独
目的:研究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证候动态变化与重要的肾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肾病各证素(证候要素)中每个症状动
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速公路、高架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是随着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市场开发成本及其风险的增大,都给参与竞争的国内路桥施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困难,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而实行的一种特殊办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首先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