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两种槲寄生属植物的生药学特征及指纹图谱,并且对其粗提物抗肿瘤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实验一:按常规方法制取药材组织横切片及粉末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实验二:采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三种方法建立两种药材的指纹图谱。实验三:以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进行MTT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实验,初步研究两种药材50%甲醇粗提物抗肿瘤药效学。结果:实验一:通过组织横切片及粉末片可以区分开槲寄生的两个种:扁枝槲寄生和槲寄生。实验二:TLC指纹图谱表明,各样品均含有古柯二醇、β-香树脂醇和羽扇豆醇的混合物及齐墩果酸等斑点,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8:2:0.1)为最好;HPLC指纹图谱表明,梯度洗脱获得的两种槲寄生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较高,分别大于0.7;RAPD指纹图谱表明,采用高盐-低pH法提取的组织DNA符合PCR的要求,扩增后跑胶,25个引物(S1-S25)中筛选出7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其中,引物S16对两种槲寄生均有较好的扩增效果。实验三:MTT实验结果表明,槲寄生药材对HO-8910及SGC-7901的IC50较大,分别为1.85-8.85mg/mL、1.91-7.00mg/mL,而扁枝槲寄生药材对两种细胞的IC50较小,分别为0.64-1.97mg/mL、0.38-1.25mg/mL;斑马鱼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槲寄生药材在100μg/mL和10μg/mL下均无抑瘤活性,而扁枝槲寄生药材在100μg/mL和10μg/m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41.9-100%、28.5-35.87%,抑制作用较大。结论:实验对两种槲寄生属药材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并建立了TLC、HPLC、RAPD指纹图谱,为槲寄生药材规范化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其药效学实验为槲寄生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