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相关研究——以绍兴地区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为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实证依据。本文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94名中职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211名,女生283名。本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⑴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男女性别、年级、经济收入、是否独生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⑵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父亲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家庭收入上有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文化、家庭收入等变量上有显著差异。⑶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父母亲拒绝维度与整体生活满意度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负情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及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与整体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情感呈现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维度对整体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拒绝维度对整体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拒绝维度对整体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维度对正情感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拒绝维度对负情感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个人四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第一,父母调整家庭教养方式,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二,学校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社会多渠道关注,提高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第四,中职生自身学会自我调整,增强主体意识。希望上述建议能为促进家庭教养方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和提高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之东风,安徽省高等师范院校也呈现快速发展的一片“繁荣”景象。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几所高等师范院校由原来的大专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呈现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特征的发展态势,电子书包正是在这背景下迅猛推进,小学语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