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颂歌中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通感现象进行了研究。英语中的synaesthesia或synaesthetic metaphor是一个心理学,语言学及修辞学术语;汉语一般称之为“通感”。通感是感觉的混合,是同时发生的让人感觉到的多种感觉,是人们在受到一种感觉的刺激而产生的与另一种感觉相关的心理感知效果的过程。通感是修辞学界原先常用的术语,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把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进行研究。多种隐喻理论的问世,为人们对于其他修辞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有的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通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然而这些研究都还存在不够系统和深入的问题。本文对于通感的研究没有采用传统的修辞学的方法,而是尝试借助于基本隐喻理论,主要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通感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多个学科对通感隐喻的研究。然后运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Grady的基本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通感隐喻的本质,从而揭示出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论文第四章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了济慈颂歌中的通感。济慈颂歌中的通感已跳出了心理学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诗艺形式,使读者耳目一新。关于济慈诗歌的研究多以其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为主。所以从认知角度对济慈颂歌的通感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也给诗歌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些启迪和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本文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第二章主要从修辞学和认知学角度回顾了对通感的研究,同时也介绍了通感的科学基础。论文借用了Ullmann的研究资料,通过分析资料,论文发现通感中感觉的移动方向主要是由较低级向较高级,由较简单向较复杂的递进。大体上呈单向性,不可逆转性。第三、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三章从认知的角度,运用体验哲学理论,基本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并揭示出:(1)通感的形成是基于体验的,包括神经的与基本经验的体验;(2)通感属于基本隐喻范畴;(3)日常生活中的通感隐喻多数都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的结果;(4)通感意义建构过程是动态的概念整合过程。第四章结合实例。从认知的角度,主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济慈的颂歌中的通感隐喻。可以使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其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欣赏那些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的通感隐喻。
其他文献
日语的单词可分为两个大类,即单纯语和合成语。其中,合成语又可分为复合语和派生语两类。本论文将以复合动词的前项动词为中心,对日语合成语中的复合动词进行考察。复合动词
人口高龄化对设计提出新的挑战,超越年龄界限的通用设计将成为下一个必然到来的设计主题。“通用设计”是一种可以被更多人使用的产品和环境设计,这种设计具有最大的延伸可行性
在食品行业中,蛋黄的需求量较大,而蛋清常常作为废弃物被丢弃,这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因此亟需开展蛋清的综合利用研究。目前国内外对蛋清研究的热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MCS-51单片机控制的水温智能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及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的核心部件是80C51,通过硬件及软件的
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全程控制
此篇论文中作者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师反馈的有效补充——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课上同伴反馈的有效性,看看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否比单独使用教师反馈更有
气运一般解释为“气数,命运”,是古代一种含有神秘主义的宿命观,刨去神秘主义色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世间万物的际遇与机会。是其生存和发展最关键的客观条件,特别是对一个群体组织
德国是联邦制共和国,采取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独立编制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德国政府预算编制程序严谨,方法科学,对我国预算编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