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恶性肿瘤,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每十万人中约有34.7个人死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死亡率位于因癌症造成死亡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是引发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子,每年造成约100万人死亡。它于1966年被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5亿人口感染了HBV。但是,其诱导细胞恶性化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 今天,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被看成是对蛋白表达的整体性分析和后基因时代对基因功能理解的关键手段。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大大加速了我们对细胞内复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解。疾病蛋白质组学,尤其是癌症蛋白质组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二相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检测技术,对10对HBV阳性肝细胞癌作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从中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表达量上升或下降超过2倍。t检验,p<0.05)。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我们筛选出HBV阳性肝细胞癌相关蛋白,包含了对10对标本的统计学分析,总共鉴定分析了100个点(对应了80种基因产物)。 在这些差异蛋白中,我们首先选择了hnRNP K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hnRNP K在80%的标本中有上调表达。hnRNP K最初被鉴定为异种核蛋白复合体的一种组分,在多细胞生物中是一个重要的因子,与一些蛋白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在真核生物(从酵母到人)中非常保守。它不仅存在于细胞核而且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并且广泛参与染色体的再包装、转录、剪切和翻译过程。K蛋白包含多种分子,不但可以结合激酶,还能募集染色质、转录、剪切和翻译因子。它介导的相互作用还会被信号网络所调节。K蛋白作为一个锚定平台通过促进激酶与细胞因子的对话整合信号网络并以此介导核酸定向过程。由于hnRNP K在细胞中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和亚细胞定位情况做了进一步研究,找寻hnRNP K与肝细胞癌的深层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