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体育道德建设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赋予了体育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体育大都市,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背景下,由于道德治理体系、政策法规尚未健全,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体育不道德现象。习近平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体育参与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良好体育道德的养成有利于其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塑造健康体魄;另一方面,体育道德作为个人道德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个人道德水平的同时也对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具有能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时,体育道德不能也绝不应当成为短板。通过此次研究,目的是把握大学生体育道德现状,引导大学生体育道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相衔接,完善体育道德体系建设,保障体育强国建设平稳进行;总结大学生体育道德建设经验,为高校立德树人方针的贯彻与落实提供经验引领,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展现大学生体育参与活力,提升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软实力,打造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新名片。基于此,本论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上海市四所高校共651名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体育参与基本情况、体育道德素养、体育道德影响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理论探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体育道德信念和体育情感不坚定;体育责任行为和意识有待养成;高校未发挥好体育道德教育主体的功能;社会环境对体育道德的引导并未实现。据此,提出以下结论:(1)当下上海市大学生接受体育道德教育的主要场域是学校,但是高校并未完全发挥好其体育道德教育功能,表明高校在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和重视程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市场经济导致的个人主义成为大学生体育道德的首要风险因素,社会不良环境影响被认为是责任主体,表明社会并未发挥也难以成为大学生体育道德教育的阵地。(3)体育道德对体育参与者的重要性得到参与主体一致认同,但大学生个体的体育道德信念不强,体育行为后果被作为情感反应的基础,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4)大学生自我体育道德调节能力整体良好,伦理沟通成为处理体育冲突的首选,主流的体育道德观是“以义制利”、“以理导欲”,表明伦理道德在大学生体育参与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近些年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具有各种不同要求的个性化需求逐渐显现。饮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作为饮食生活的基本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日常饮食消费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这是法律授予人民银行的执法权力.因此,加强人民币管理,打击人民币犯罪,维护人民币权威,是人民银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