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效果的观察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的效果,为用药线点灸疗法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的调养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择来自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体检中心、自愿参加体质辨识并符合气虚质的亚健康人群。按照体质辨识量表选择其中气虚体质的人群60例将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调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其中30例予以用药线点灸进行调理,其它30例予以雀啄灸进行对照研究。调理组(药线点灸组)及对照组(雀啄灸组)均每日灸1次,6天为1疗程,观察时间为4个疗程。并对比观察两组前、后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分级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分级表以及总体疗效。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①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调理组(药线点灸组)治疗后,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等临床症状较前减轻,自身与调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雀啄灸组)在观察后,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等症状也有所减轻,自身与调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观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气虚质临床症状程度方面,药线点灸组的效果较雀啄灸组显著。②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药线点灸组和雀啄灸组调治前后CMI量表中躯体症状、心理健康总分及身心健康总分均有所下降,提示两种干预措施均可改善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但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组间调治前后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人际敏感化因子、抑郁因子、睡眠因子分差均较调理前下降;但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疗效分析:4个疗程后,药线点灸组及雀啄灸组调治前后气虚质转化分均有所下降,提示灸法均可改善亚健康人群气虚体质。气虚质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比较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气虚质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⑤在整个调理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药线点灸疗法能显著改善气虚体质辨识标准症状,降低CMI量表中躯体、心理健康总分及身心健康总分均,同时也能降低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差、人际敏感化因子分差、抑郁因子分差、睡眠因子分差,从而达到改善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的作用。虽然药线点灸组与雀啄灸组体质转化分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线点灸疗法在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所表现出来的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容易感冒,或伴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雀啄灸。此外,该疗法具有取材方便、易于操作、经济实惠等优点,较雀啄灸更易于患者所接受。因此,药线点灸疗法不失为一种以其民族特色及地域特色的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更适合基层医院、社区及边远地区与缺医少药地区使用和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具有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倾向的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质的偏颇体质小儿以纳气敷脐散敷脐的方法进行干预调养,对比观察敷脐疗法干预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审证求机”理论,综合多种辨证方法,建立基于机素-机元的中医病机辨证体系,从而规范和活化中医辨证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临床
目的:通过观察滋阴消瘿方联合甲巯咪唑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肾阴虚、毒损缨络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客观探讨其治疗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肝
目的:1.通过临床文献研究,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研究概况。2.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评价中医药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优势。3.通过对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下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SIRT1、PGC-1α、NRF1、TFAM蛋白和mRNA的表达, mtDNA拷贝数,线粒体膜电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