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K图像编码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s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广泛应用和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图像数据的处理量和传输量急剧增长,而现有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传输的硬件设施又很难跟上其发展,给通信带宽和存储介质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对图像数据采用编码压缩技术处理,减少传输的信息量成为图像快速传输的必然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图像的压缩编码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而嵌入式编码以其特有的优点如:支持渐进式传输,可以在任意点停止编码,能严格满足目标码率和目标失真度要求等,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图像的渐进传输、图像浏览和英特网上的图像传输。在众多的嵌入式图像编码算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EZW、SPIHT、SPECK三种编码算法。其中的EZW编码算法可以说是小波编码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通过引入零树的数据结构,实现了对小波系数的有效组织。SPIHT编码算法通过对EZW算法的数据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使总体性能达到了一个更优的状态。而本文重点讨论的SPECK算法,因为充分利用了小波系数的能量集中和能量随尺度的增加而衰减的特点,将四叉树分裂和比特平面编码方法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压缩性能,并得到了人们的更多重视。虽然它具有块间可以独立编码、编码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就其实现速度、复杂度等方面来说,还是存在着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就具体到集合编码顺序、重要性测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改进的SPECK算法不仅保留了原算法的各种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编码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实现速度、编码效率方面确实存在着优势。
其他文献
微纳定位技术是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微电子制造、生物医学、精密仪表、航空航天、超精密加工、通信定位、柔性精密传动、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以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结合多种柔性铰链的微纳定位平台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然而,目前设计的微纳定位平台存在工作空间密度小,定位时间长的不足,给高性能的微纳定位平台设计与开发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应用基
地层的品质因子Q是描述岩石弹性的重要参数,也是指示地层含油气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讨论了地震波吸收衰减的三大理论:粘弹性介质理论、散射理论以及Biot理论和喷射流动理论
裂缝型油气藏油气产量占整个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是21 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致密储集体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评价,仍是石油地质
目的:探索CpG-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染色体培养中的价值,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