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蜥蜴胃肠道的胚后发育及其内分泌细胞的发生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HE染色法对胎生蜥蜴胃肠道胚后发育及其成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组织学比较。结果显示,胚后发育1d时就已有了胃和肠的分化,其中胃壁在胚后发育1d时由外膜、粘膜上皮和粘膜下层构成,3d时出现了肌层,7d出现了粘膜肌层;肠壁在胚后发育1d时仅由外膜和上皮构成,7d出现粘膜下层,15d出现了肌层,但不发达,40d出现肠腺和不明显的固有层。直肠是在胚后发育40d时与小肠出现了较明显的形态学差异,40d时直肠壁由外膜,粘膜上皮和不发达的肌层组成,之后逐渐发育完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胎生蜥蜴胃肠道管壁各层均是按照外膜、粘膜上皮、固有层、粘膜下层、肌层和粘膜肌层的顺序发生的。且成体胎生蜥蜴的胃肠道管壁均由外膜、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四层完整结构构成。本文应用Grimelius法对胎生蜥蜴胃肠道嗜银细胞的胚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胎生蜥蜴胚后发育1d的胃和肠中就已有分布,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细胞形态,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梭形等,主要分布在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嗜银细胞在胎生蜥蜴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密度分布曲线呈波浪型。其中胃中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胚后发育120d时达到高峰,小肠中此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出现在胚后发育5个月,直肠中分布密度高峰在成体。本文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胎生蜥蜴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胚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HT细胞最早出现在胎生蜥蜴胚后发育1d的胃和小肠中,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蝌蚪形等。5-HT细胞在整个胚后发育阶段密度发展趋势呈波浪式,胃中5-HT分布密度高峰出现在胚后5个月,小肠中此高峰出现在胚后1d,直肠中的该细胞分布密度高峰为一龄亚成体。Gas细胞在胎生蜥蜴胃肠道胚后发育中的分布与5-HT细胞不同,Gas细胞在胎生蜥蜴胃的胚后发育阶段只在15d前有分布,其中第10d密度最高,15d后一直到成体胃中均未检测到Gas细胞。而小肠中Gas细胞在其胚后发育1d就已检测到,之后的密度曲线呈波浪式,其中1d和40d时此细胞分布密度最高。而在胎生蜥蜴的直肠中一直未见有Gas细胞的出现。通过本文的研究,揭示了胎生蜥蜴胃肠道组织学上的胚后发育规律,为爬行类动物消化系统的发育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还揭示了胎生蜥蜴胃肠道胚后发育中内分泌细胞的发生规律,为爬行类动物消化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其他文献
按照取代基类型将甾体腙类化合物进行分类.主要概述了近六年来新合成及发现的甾体腙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及研究进展,并对此方面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Acc
随着世界对能源的不断需求,在老油田的二次开发中,要面临许多复杂油气井的修井问题。认清各种地层伤害因素,制定相应的保护储层与解除地层伤害的各种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储层
为了提高雾天环境下退化图像的视觉效果,以大气退化模型和暗通道先验估计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单幅图像去雾算法。利用暗通道先验对大气透射率进行粗估计,用采样边缘保持滤
为解决机动车动态路试的检测问题,研制了一种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该测试仪是以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为主要测试项目,并配以其他辅助项目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测试仪器。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农机自动化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主要从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我国提高农机推广
<正>联合利华广告片获得戛纳广告节大奖在6月下旬举行的2007’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联合利华一举夺得三项Grand Prix大奖——多芬的广告片《蜕变》在影视类别与网络传播类评比中
振荡水柱式波能发电系统中波能转换主要结构气室能将入射波能转换为往复振荡的空气动能从而实现能量一次转换,该过程的气室压强研究对发电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引
为了确定聚维酮碘对黄河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设置6个浓度梯度(14 mg/L、16 mg/L、18 mg/L、20 mg/L、23 mg/L、26 mg/L),在常温条件下用聚维酮碘原药对黄河鲤鱼进行急性毒
中国有很多城郊村落在激烈的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窘境,既不属于城市,也已不是乡村,"非城非乡"却又"亦城亦乡",拥有独特发展条件。本文以亚洲视角来讨论半城市化区域的村落发展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f-IMRT)同步化疗治疗宫颈鳞癌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宫颈鳞癌患者83例,包括VMAT组41例,f-IMRT组42例,比较两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