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账户的缴费是养老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个人账户缴费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参保者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设置个人账户缴费率的时候,不仅要保障参保对象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还要考虑其工作期的经济承受能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缴费实际上是个人生命周期内的转移支付,因而有必要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收入阶段情况,确定各时期合理的缴费水平,实现生命周期效用的最大化。中国现在实行的统一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率(8%)忽视了个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行业的收入差异。这种刚性的缴费制度弱化了个人不同收入时期的再分配,挤出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不利于启动国内市场的经济转型。构建和完善我国养老金的柔性缴费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参保者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鼓励参保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完善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据统计,人口中百分之二十的高收入组与百分之二十低收入组的实际收入差距约十八倍,且近年来这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但是现行统一的个人账户缴费率没有考虑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家庭负担,刚性的缴费制度对中低收入家庭构成了沉重的负担,挤出了他们的当期消费。这种表面公平的刚性的缴费制度实际上对人均收入较低的家庭并不公平。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拉平社会成员之间或者不同时期之间的收入、消费的差距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和凯恩斯的消费经济学说为依据,结合个人账户缴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探讨改革和完善养老金缴费制度的方案。首先,本文简单回顾了国外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发展,分析国外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然后,对上海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变革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上海市养老保险缴费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现行缴费制度的困境的基础上,讨论了统一的个人账户缴费存在着众多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目前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设想。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边际消费倾向理论和消费效用理论,研究了构建养老保险个人柔性缴费的可行性,以及柔性缴费制度设置的原则。本文认为一种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必须满足个人承受能力、养老金财务平衡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三个目标。据此,本文设计了柔性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最后,提出了完善养老保险个人柔性缴费制度的对策。本文运用“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论证了现行刚性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本文建议在个人收入中扣除基本生活消费后的剩余支付能力来确定养老金的缴费率,并根据剩余制度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组,并在此基础上按家庭负担(赡养人口)调整缴费率。柔性缴费制度的特色是养老金的缴费与家庭收入的多少和负担轻重挂钩。在生命周期中收入低负担重的阶段少缴费,在收入提高负担减轻(子女就业)以后多缴费,从而实现个人生命周期的效用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制度,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