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霜足蛛(Cyriopagopus longipes)是一种栖息在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大型捕鸟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长霜足蛛毒素研究的报道,本论文将首次研究长霜足蛛多肽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霜足蛛(Cyriopagopus longipes)是一种栖息在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大型捕鸟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长霜足蛛毒素研究的报道,本论文将首次研究长霜足蛛多肽毒素的多样性和粗毒的活性,为长霜足蛛多肽毒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首先构建了长霜足蛛毒腺cDNA文库,随机挑选出文库中的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323条表达序列标签。这些表达序列标签经过软件分析,其中120条编码类毒素前体蛋白,46条编码细胞蛋白相关序列,157条没能匹配到任何已知的序列。通过软件预测323条表达序列标签表达的蛋白,显示这些表达序列标签可表达104条毒素前体序列,进一步比较这些毒素前体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后将它们归类为10个超家族。比较10个超家族的序列进行分析后发现,长霜足蛛中多肽毒素大多含有3对二硫键,小部分有4对二硫键,极少的毒素为不含二硫键的线性肽,并且发现长霜足蛛毒素前体序列和虎纹捕鸟蛛的毒素前体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通过构建进化树以及序列的对比方式,分析虎纹捕鸟蛛和长霜足蛛毒素前体的序列差异性,发现两种蜘蛛的部分毒素的前体序列有很高的相似度,在进化关系上有较高的亲缘性,为研究长霜足蛛和虎纹捕鸟蛛进化关系提供了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长霜足蛛的粗毒共得到40多个色谱峰,经过质谱鉴定总共得到64种多肽分子,其中超过一半的多肽毒素的分子量在3000-5000Da范围内。动物实验显示长霜足蛛粗毒对小鼠的LD50为0.708 mg/kg,对美洲蜚蠊的致死作用效果较弱,200?g/g的浓度仅能造成麻痹作用。膜片钳实验检测了长霜足蛛粗毒在100?g/mL的浓度下对大鼠DRG细胞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粗毒对DRG细胞的钠、钾和钙离子通道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的抑制率最高,达到67.7%±5.1%。
其他文献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肌醇六磷酸(Inositol Hexaphosphate,IP6)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观察IP6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行作用机制研究,为研究IP6的抗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自1968年蓝藻被证实具有遗传重组现象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蓝藻基因工程研究。随着蓝藻基因工程的发展,有一批外源基因被导入到蓝藻中表达。主要涉及环境治理、代谢调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国内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而形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更好的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文章经过认真梳理,根据其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将其划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进一步深化阶段和成
U型装配线源自于丰田精益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分割式的U型装配线生产模式最为普遍,每个生产单元都是由一名工人和若干台机器组成,这种单元式生产也可称
目的 探讨运动相关蛋白MRP-1/CD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RP-1/CD9mRNA在36例上皮性卵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男性严重少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生殖助孕中心与泌尿男科就诊的中重度严重少精子症汉族患者154名为病例组,对照组包括在同一时间段就诊我院行精液分析提示正常的汉族男性294人。两组间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有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以P<0.05为标准)。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TT基因型及等位T基因分布及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截锥壳作为航空航天工程的一种常用结构,对其在超声速气流中的气动弹性响应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考虑任意初始几何缺陷截锥壳结构的气动弹性问题,建立了任意初始几何缺陷截锥壳的气动弹性运动方程,运用傅里叶级数结合伽辽金方法对截锥壳周向进行离散,利用微分求积法对截锥壳轴向进行离散,运用Newmark和二分法求解了完善壳和初始缺陷壳的颤振临界流速与颤振临界动压参数。在动力响应问题上,采用Newmark直接积
目的: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13.9%,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癌而居第三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如何控制喉癌的发生、发展,并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是目
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分红次数多于5次的股票为样本,以分红波动分组,采用日历时间回归方法研究了股刹政策稳定性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比较股刹政策的影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即受到各国政府与科学家们的重视,大家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目前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大体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个角度来进行探析。本文试从哲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