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临床证候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初步建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本病的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该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方法,设计和归纳形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证候调查表,收集廊坊市中医院2005年-2013年9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主症、伴随症状、舌象、脉象及体征、中医病名、中医证型、治疗、合并症等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频数分布法、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统计学方法,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各证侯下的四诊指标分布,提出相对规范、客观的辨证分型方法。 结果:⑴研究结果显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中位年龄为54.04±11.66岁,高峰年龄段为50岁-69岁。⑵数据调查显示本病多并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分别占61.45%、22.9%和14.60%。⑶基于专家辨证的证候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60.42%);血瘀热盛型(14.58%);气虚血瘀型(12.5%);阴虚血瘀型(6.25%);阳虚血瘀型(4.17%);痰湿瘀阻型(2.08%)。⑷基于聚类分析的9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证候研究,经专家组内部讨论,最终得到3类证候,分别为气滞血瘀型、血瘀热盛型及正虚血瘀型。⑸基于因子分析的9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证候研究,结合专家组讨论,共总结得到3个中医证型,分别是F1气滞血瘀证,F2血瘀热盛证,F3正虚血瘀证,其中F1因子共解释了29.41%的方差,此证型患者共59例,所占比例最大,为61.45%。其次依次为公因子F3正虚血瘀证21例,公因子F2血瘀热盛证16例,分别占21.88%和16.67%。 结论: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起病隐匿,多伴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证候的演变是年龄、病程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④基于专家辨证、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血瘀热盛型、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⑤基于专家辨证、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病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并贯穿本病整个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