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冷服对人体体表生理参数影响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矿工的热舒适状态,营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大型制冷设备或个性降温装备成为必然趋势。气体冷却服属于个性降温服的一种类型,对其舒适性已经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目前有关膨胀吸热型气冷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对人体皮肤温度、出汗量和散热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自制气冷服的有效性。实验分为两个阶段,15名受试者参与实验。第一阶段,研究不穿着气冷服状态下环境温湿度和劳动强度改变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在静止、轻度劳动、中度劳动和重度劳动状态下,保持环境湿度为90%,温度变化为24℃、26℃、28℃、30℃、32℃、34℃;保持环境温度30℃,改变湿度70%、75%、80%、85%、90%,共44实验工况。第二阶段,研究穿着气冷服时改变通风量、劳动强度和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稳定湿度90%,通风量为10±1m3/h、14±1m3/h,劳动强度为中度劳动和重度劳动,环境温度为24℃、26℃、28℃、30℃、32℃、34℃,共24种实验工况,同时对衣内微环境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比湿度对人体影响效果更加显著,环境温度升高10℃,平均皮肤温度升高4.5-5.5℃;湿度升高20%,平均皮肤温度升高0.3-0.9℃;劳动强度对人体皮肤温度和出汗量均有较大影响。人体散热也受到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热散热与潜热散热比例改变。穿着气冷服后,通风量对热舒适性影响程度小,而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有较大影响。相较于未穿着气冷服时,躯干平均皮肤温度最大降幅为3.38℃,出汗量最大减幅为6g/min,最大散热增加量为210W/m2。通过对衣内微环境的分析,发现衣内前后两侧温度下降较为显著,人体感觉较为舒适,且人体在重度劳动时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值。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该型气冷服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皮肤温度,改善衣内微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对于改善矿工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并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对气冷服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其他文献
以基本的单相正弦脉宽调制逆变器为对象,对其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采用电压电流闭环控制,通过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以DSP(TMS320LF2407A)为控制芯片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
2015年互联网+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契合国家转型的大背景,校多多正积极投入并拥抱K12在线教育。本商业计划书基于家校间因时空距离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在孩子的教育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兴的管理方式以及先进的管理观念正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日常中。
将雄性小鼠1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对照组、紫锥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100 mg·kg^-
本试验通过挤压膨化和流化床造粒的方法处理豆粕,玉米和枸杞,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和造粒前后方便粉的口感、冲调性,来生产一种面对中老年人的营养冲调方便食品。试验中调节
本论文在对钾盐开发现状特别是盐湖浮选制备钾盐的工艺及浮选机理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仪器分析结合静态吸附、浮选实验以及前人工作对反浮选-冷结晶法制备钾盐工艺
<正> 企业要占领市场,必须不断地进行超前的新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进而产生新的需求,而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又可以使企业捷足先登占领市场。因此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决
<正>2019年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确立宣传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作为直接联系广大校友的地方校友会,是高校社会资本运作网络的重要网点,对于高校扩大社会影响力、获取办学资源、支持学校发展、服务校友等方面起到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方法研究对象为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医学检验专业的47名学生,试验组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