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发展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种财产性权利,后来大陆法系国家开始借鉴引入,将土地发展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确定下来。土地发展权制度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历史古迹、生态环境等用地保护之间的衡平问题,也能够在国家土地利用管理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国内学者对土地发展权有相当丰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发展权的内涵、性质及权利主体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矛盾,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与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国家试点施行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制度存在着权利主体不明确、周转指标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施行过程中农民“被上楼”、政府变相卖地等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断地上演,甚至部分农民的强烈抵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冲突、矛盾。通过对域外土地发展权的分析,结合国内学者对于土地发展权的研究,浅析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中的权利主体、增减周转指标交易方式及价格、增减周转指标收益分配机制三个主要问题,并从产权保护、土地发展权的私权性质、市场机制、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此期望采法律的形式缓和我国土地资源在经济建设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完善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从而实现保护耕地、农民利益的目的,并有效地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和谐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