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焦虑、抑郁现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方式对双方焦虑、抑郁的预测作用,为科学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高患者及其配偶对冠心病的应对方式,降低双方的焦虑、抑郁情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45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配偶一般资料调查表、二元应对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24.0和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被调查的245例患者中:78例患者存在焦虑,检出率为31.83%;61例患者存在抑郁,检出率为24.89%;47例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检出率为19.18%。被调查的245例配偶中:73例配偶存在焦虑,检出率为29.79%;72例配偶存在抑郁,检出率为29.38%;40例配偶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检出率为16.33%。患者和配偶的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P>0.05),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9,P>0.05),焦虑合并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5,P>0.05)。2、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得分情况患者二元应对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压力沟通(3.27±0.59)分、相互支持二元应对(3.44±0.59)分、代办二元应对(3.47±0.76)分、共同二元应对(3.52±0.65)分、消极二元应对(1.98±0.68)分。配偶二元应对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压力沟通(3.34±0.55)分、相互支持二元应对(3.50±0.58)分、代办二元应对(3.54±0.73)分、共同二元应对(3.54±0.63)分、消极二元应对(1.99±0.76)分。患者二元应对总得分为(124.15±17.15)分,配偶二元应对总得分为(124.69±16.58)分,患者和配偶二元应对总得分及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压力沟通、相互支持二元应对、代办二元应对、共同二元应对)条目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配对t检验显示:患者和配偶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0.417,P>0.05)。患者和配偶消极二元应对维度得分处于低水平,配对t检验显示:患者和配偶消极二元应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0,P>0.05)。3、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及家庭收入在3000-5000元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职业状态为在职是患者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诊断类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是配偶焦虑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是配偶抑郁的危险因素。4、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和配偶二元应对、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与配偶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223~0.478,P<0.01)。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得分分别与配偶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2~0.467,P<0.01);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消极二元应对得分与配偶消极二元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75,P<0.01)。5、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和配偶二元应对与焦虑、抑郁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在主体效应方面:患者及其配偶的积极二元应对均能负向预测自身的焦虑、抑郁(β患者=-0.325,β配偶=-0.375,P<0.05);患者及其配偶的消极二元应对均能正向预测自身的焦虑、抑郁(β患者=0.170,β配偶=0.125,P<0.01)。在客体效应方面:患者及其配偶的积极二元应对均能负向预测对方的焦虑、抑郁(β 患患=-0.336,β配偶=-0.518,P<0.01);患者及其配偶的消极二元应对均能正向预测对方的焦虑、抑郁(β患者=0.161,β配偶=0.174,P<0.01)。结论:1、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和配偶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整体较高。Logistic二元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状态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诊断类型是配偶焦虑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配偶抑郁的影响因素。2、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总得分及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消极二元应对得分处于低水平。3、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和配偶的焦虑、抑郁得分均呈正相关;患者和配偶的积极二元应对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患者和配偶的消极二元应对得分呈正相关。4、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及其配偶焦虑、抑郁分别受自身及对方二元应对方式的影响。患者积极二元应对程度越高,则自身及配偶的焦虑、抑郁越低;患者消极二元应对程度越高,则自身及配偶的焦虑、抑郁越高。配偶积极二元应对程度越高,则自身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越低;配偶消极二元应对程度越高,则自身及患者的焦虑、抑郁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