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非接触式雷达的公路隧道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发展,隧道工程的数量和里程不断增加。相应的,隧道养护检查工作量增长迅猛,而衬砌结构的质量决定着隧道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公路隧道的质量检测工作就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多依靠人工进行,部分部位检测需要架设支架,检测过程会影响隧道正常运营,检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用探地雷达检测结构质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段,但是常规的雷达检测方法多为人工手持雷达天线进行贴壁检测,也存在着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这些检测方法的效率、精度及安全性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发展非接触式雷达检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必要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深入研究了探地雷达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使用基于FDTD的数值仿真软件GprMaxV2.0,结合Matlab代码,建立了目标在不同空气距离下、不同电导率的介质中的正演模型并得到了与之对应的响应特征与规律;(3)针对隧道的素混凝土二衬和钢筋混凝土二衬建立了衬砌厚度、背后空洞、裂缝及脱空的正演模型,得到了这些质量缺陷的典型雷达剖面图;(4)通过浇筑混凝土模型板,采用不同型号雷达及天线进行户外物理实验检测,并通过后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真实、准确的非接触式检测结果。(5)根据公路隧道的特点及衬砌状态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基于车载非接触式雷达扫描系统的方案,分别为:支撑臂固定小轮车扫描系统、四通道快速扫描系统、单通道横向可移动式扫描系统;本文通过模拟得到了空气距离与雷达反射信号强度的数学关系式,电导率与反射信号强度的数学关系式,不同混凝土不同缺陷的雷达剖面图;通过物理实验得到了病害的非接触式检测数据;并设计了三种非接触式雷达车载解决方案,对公路隧道的快速检测研究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阐述了在某大型化工项目建设中做好监理工作的几点经验,包括:做好风险分析,充分利用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将建筑行业的监理工作经验与化工项目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镇政府作为联系国家与基层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三农”,在联系国家和人民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主
最近几年,我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此语境下,以我国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的江津区为例,从政府职能角度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分析具有其必要性。通过实地调查和典型案例研究,对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目前的发展样貌,存在的现实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需要在充分国外部分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在政府职能发挥上的有效措施,进而确保发挥江津政府于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有关职能。为此,在问题的研究进路与向
材料的腐蚀疲劳是指在腐蚀介质和疲劳应力的交互影响下,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行为。腐蚀失效问题是导致桥梁缆索未能在设计基准期内安全服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处于交通荷载作用下的缆索,其腐蚀疲劳耦合效应将诱发更加严重的断丝问题,因此,研究缆索钢丝的腐蚀疲劳行为,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行钢丝索为对象,通过试验分析了锈蚀钢丝腐蚀作用与疲劳荷载的交互影响,并针对悬索桥吊索开展了考虑腐蚀疲劳效应的寿命评估,所
2007年9月底,我随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考察了乌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一梯级龙头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第三梯级索风营水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下游构皮滩水电站。